通村路 致富路 连心路——甘肃省实施农村公路示范创建工程纪实

2021-10-20 11:32:27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通村公路修的是道路,连的是民心。这条路,改变的不仅仅是山乡群众的出行方式,更影响着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进程。

今年,按照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部署,我省安排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十县百路”示范创建工程,实现约5000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截至目前,1万公里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十县百路”示范创建初见成效,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快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有序开展。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交通出行“老大难”问题,乡村路真正成为了致富路。

“四好农村路” 铺就乡村振兴“坦途”

初秋时节,陇原大地凉意渐增。位于榆中的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栖云小镇却十分热闹,高附加值的草莓、圣女果等果蔬在智慧化农业大棚里开花结果,彩虹桥、花海、浮雕等景观缤纷多彩,民俗小吃、露天茶馆、水上火锅等带来别致体验,络绎不绝的游客正置身其中,畅享轻松游乐氛围。

“游客多了,收入肯定不错,我们农户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栖云小镇“民宿管家”的赵娜坦言,以前,我们这个城郊村虽然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城郊区位优势,但由于交通不畅,产业难以发展。如今,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乡村道路平整宽阔、纵横交错,不仅架起区域快速通道,也让我们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相隔十多公里的小康营乡浪街村,因窑洞民宿、民俗小吃等,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当地返乡创业的村民吴有龙,开了一间手工面店,每年收入约12万元。“过去路窄,旅游大巴都错不开车。”吴有龙说,如今道路不断加宽,村民增收的渠道也不断拓宽。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2个、全国示范县7个,全省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为全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表现在投资规模前所未有,建设规模前所未有,带动脱贫致富的效应前所未有,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贫困地区带来了人气和财气,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赢得了群众普遍点赞。

截至202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49万公里,建成自然村组道路7.9万公里,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行能力、通达深度不断提升。在全省所有乡镇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所,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省每年平均落实养护资金约8亿元,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累计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近8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710座。积极开展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农村客货邮加速融合发展,建成“多位一体”乡镇综合服务站32个、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3622个,努力让农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

作为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农村公路建设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不仅可有效改善农村发展基础条件,使农优特产品高效运出,实现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还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和空间结构调整,提升“内循环”质效,真正使农村公路成为“产业路”和“致富路”。

拓展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省政府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的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作为我省交通行业的“1号工程” 成效显著。截至目前,1万公里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年内计划创建1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示范县,打造100条特色示范路已初见成效。年内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快推进。各示范县利用现有农村道路运输站场、邮政网络和各类物流服务网点,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末端农村物流节点。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持续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每年建成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40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00座以上,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00公里以上。并将持续出台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创新农村公路投融资体制机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推进县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均等化发展,不断补齐城乡区域间运输服务结构性短板,加快构建“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服务陇原乡村振兴当好先行。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