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明号是一个指引激励广大职业青年岗位建功、精忠报国的青春标识。在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文明号主动围绕中心,切实服务大局,创造一流业绩,矢志奋斗担当。
围绕中心 建功立业
成立于1966年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十一室,主要负责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号总体研究设计工作,研制设计了长征五号等13型运载火箭,支撑着我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
十一室副主任设计师曾耀祥是一名80后。2018年,针对当时我国火箭在结构效率和性能方面与世界先进火箭还存在明显差距的问题,曾耀祥及其所在的载荷专业组10余人组成攻关团队,主动承担起“运载火箭载荷精细化设计项目”。
历时8个月,曾耀祥所在团队从模型、输入参数和仿真算法等6个方面全面优化了沿用60年的弹性载荷设计方法和规范,在质疑-证明-再质疑-再证明的不断循环迭代中前进。如今,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多型火箭,为提升火箭性能提供了强力支撑。
多年来,在十一室,这样的创新不胜枚举。如今,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正是十一室青年奋力践行、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雷锋’出发,点亮万家”,这是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的服务理念。
今年7月20日,因为断电、不断上涨的洪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重症监护室里600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这天夜里,“雷锋号”12名青年先遣队员争分夺秒,迎战暴雨、洪水和疲惫、寒冷,终于在7月21日凌晨5点,奋战近6小时后,为河医院区送来光明。“雷锋号”队长郝涛说,那天夜里,面对急流洪水,“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完成任务”,但他们谁也没有退却,当灯光亮起来的那一刹那,所有在场的人心情瞬间明朗起来,疲惫、寒冷一扫而空。
同样在这场暴雨中,“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员奋战4天3夜,为17个小区3万余户居民重新送去光明。据了解,自2002年3月5日成立至今,一代代“雷锋号”青年队员始终践行“螺丝钉”精神,在日常运行维护及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四川汶川抗震救援、湖南郴州抗冰救灾、世界军人运动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红马甲”身影。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输变电技术研究院技术管理室,是一个仅有9名员工的技术管理部门,员工平均年龄34岁。但这个“小”部门却承担着“大”职责。
2018年7月,技术管理室接到一项参与编撰、翻译专著《电气工程电磁热场模拟与应用》的项目任务。这是一本涵盖公司多年来多项研究成果的专著,完成编撰、翻译就是为了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成就。
英语专业毕业的技术管理室员工王东杰领命参与编撰和翻译项目。王东杰认为,“这本专著是保变电气两代专家的心血,是他们潜心研究30年的成果结晶,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项工作干好,让世界看看保变电气在电磁热场模拟与应用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经过团队1年多的不懈努力,2019年12月,专著终于在德国出版发行,提升了中国保变电气的全球影响力。
争先创优 攻坚克难
在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发电分厂检修作业区,有一个由16名一线检修职工组成的青年科技攻关小组。自2010年成立以来,该小组围绕中心生产经营实际,以现场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为出发点,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降本增效攻关,为现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在能源管控中心中央电站,有两台220吨燃煤锅炉的风机系统。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在对其轴承箱水冷系统开展检修作业时,流程繁琐,往往造成大量人力与检修材料的浪费。对此,该小组成员刘海嘉与同事利用原有部件对冷却水循环工艺进行结构改进,简化拆卸作业流程。刘海嘉说,这个改进不仅简化了检修作业流程,节省了焊接材料,也大幅提升检修工作效率,每年可创效50.2万元。
11年来,一项项类似的“小”改进,总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带来巨大效益。
“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401精神,一直践行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实验快堆(以下简称“CEFR”)主控运行团队63位青年成员的行动中。
2020年8月,CEFR迎来首次更换燃料,还需更换较多堆内组件。该团队高级操纵员姜博介绍,CEFR换料系统运转设备多、采用全封闭式、堆内过程不可视,这些特点要求操作人员不能有一丝马虎,必须高水平、高标准、高强度完成工作。
对此,该团队专门创建“CEFR首次换料及辐照组件入堆青年突击队”,成员同学习、同培训,逐步掌握快堆换料系统操作技能。为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团队主线24小时开展工作,换料小组成员分成两班,每个班工作12小时,连续奋战数月,最终于2020年12月按时完成了全部组件的出入堆工作,快堆首次换料任务圆满完成。
“跑出青春速度,护航急诊温度”,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一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集中地,一分一秒都“性命攸关”。
2019年8月27日晚,沈海高速猫狸岭隧道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伤员需要紧急送医救治。接到通知后,急诊科5分钟内完成紧急集合,15分钟转移病房患者、腾空抢救区域,不到1小时全科上百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中,当晚急诊科共收治伤员23名,其中14人为气管插管的危重病人。24小时里,急诊科青年医护人员始终坚守病房,整个救治过程中,无1例院内死亡。结束抢救后,急诊科副护士长卢丽丽发现科内微信群里只有两种内容,一句是“大批伤抢救,速回医院”,其他便是所有人的统一回复:“收到,马上出发!”
“速度决战生命,温度抚慰心灵”,这是急诊科的科训,也是这些青年的使命、担当和初心。
勇于探索 创新创造
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烧结厂,有这样一个青工创新工作室——它成立于2014年,分设生产、设备、电气3个创新小组,共有成员66人,平均年龄28岁。
7年来,以“质量控制活动”为依托,工作室已研究讨论相关课题40余个,完成技改、创新、创效项目168项,为烧结生产提质增效贡献青春力量。
一次,刚刚入职的工作室成员姜力偶然发现破碎辊子更换周期短、燃耗高、维护成本高,后来便提出“提高烧结破碎辊子使用寿命”的攻关课题。
在集智攻关过程中,姜力及其团队发现了导致辊子磨损严重及电机频繁跳电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两项改进措施,既有效减少了破碎电机的跳电问题,也显著提高了燃料的破碎合格粒度,使得四辊辊子使用更换周期从原来的95天提升至120天,全年共计增效40余万元。
同样勇于创新创效的还有富通集团有限公司光纤智能制造生产班组。这个拥有105名组员的青年团队承担着光通信领域内光纤通信智能制造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及创新。
在光纤高速拉丝过程中,对光纤涂覆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涂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树脂内产生气泡的现象,影响光纤质量。对此,在对供给系统、罐体密封、过滤器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后,该班组将排查细分到每一个螺钉、螺帽,最终在料罐内部连接杆上的一个螺帽上找到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整个结构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问题。
争先创优、开拓进取、甘于奉献,这是青年文明号的精神风貌,在每一个青年文明号、在每一个青年身上都得到了淋漓极致的体现和弘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