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光明日报记者刘艳杰
“本周‘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将‘聚焦环境卫生管理’主题,接线嘉宾为青岛市环境卫生发展中心主任夏战军……”10月11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媒体公布了下一期活动的主题。
“星期三问城管”是青岛市城市管理局践行群众路线、创新打造的政民互动平台,也是青岛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典型缩影。
全面畅通渠道,倾听群众需求
“华联国际公馆小区大门处安装了多条减速带,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希望有关部门实地调研,合理设置减速带。”市民徐先生留言。
“宝达大厦西侧有七八棵大树,树冠高度在10米以上,3根高压线从树冠中穿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请尽快剪枝。”市民朱女士留言。
上面这些留言都是市民反馈的日常问题。2020年3月,青岛统筹12345政务热线、政府信箱、新闻媒体、信访部门等多个渠道,开展“三我”活动(即我爱青岛、我有建议、我要说话),通过线上、网上、掌上、云上等多种方式,搭建平台,让群众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岛坚持‘三问于民’,倾听群众需求。”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立杰介绍,首先全面畅通渠道,通过“三我”等活动听民意解民情;同时,全市2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暖民心”活动,精准对接群众诉求;再就是加强基层调研,组织21批次628名处长接听市民来电,派出市直单位2000余名干部下沉村庄社区、企业等。
通过畅通渠道,青岛在探索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民互动新机制。一年多来,仅“三我”活动一项,就受理群众诉求450多万件,办结率99.6%,群众满意率95.2%。
聚焦急难愁盼,强化民生保障
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青岛坚持以群众需求导向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先后公布了两批次216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将43项省定民生实事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并鼓励各单位创新机制、完善服务。
“交钥匙的同时拿到了房产证,这事放在以前根本就不敢想。”青岛万科新都会业主徐先生拿着手里的“红本本”感叹。
长期以来,新建商品房从交房到拿到产权证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也是困扰老百姓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堵点问题,青岛市北区税务局作为首个与房地产企业实时共享数据的税务部门,在全国率先通过“发票过桥系统”完成了房源与发票的关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房即办证”。
“我想反映一个问题,淮安路宁乡路打通工程路边的绿化带里有很多垃圾一直没清理。”在9月29日的“星期三问城管”活动上,青岛市环境卫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崔建宝和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容环卫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蓝润辉刚上线,就接到了百姓反映的问题。活动结束后,崔建宝带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来到市民反映的宁乡路垃圾问题现场,经过了解,发现该区域目前还属于施工范围,现场的装修垃圾,由街道组织人员负责清理。
青岛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科告诉记者,“星期三问城管”目前已开展62期,累计接收办理群众来电诉求1739件,已办结1689件,办结率97.12%。在向群众敞开大门的同时,青岛市城管局也换来了群众的理解与信任。
下沉高频政务,提升服务效能
在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七级社区,年近50岁的乔绪团经营着一个小超市,已近10年。不久前,他发现《食品经营许可证》即将到期,想到以前办理许可证时的复杂,心里直打怵。得知镇上的便民服务中心增加了商事经贸窗口,乔绪团拿着材料半信半疑地来到窗口,没想到从受理到发证仅用了十几分钟。
原来,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青岛市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面下沉到镇街,通过区镇联办、上下联动的模式,真正实现“基层事基层办”,乔绪团亦成为政务服务优化的受益者。
对一个城市而言,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产业、靠经济活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青岛出台了46条新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掌上政务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以崂山区为例。近几年来,预付式消费市场取得了爆发式增长,同时,全区预付式消费投诉量也高达2423件,涉诉金额1000万元以上。面对群众诉求,崂山区市场监管局搭建了预付式消费云监管服务平台,消费者通过平台可提前了解商家资质和预付资金的使用情况,遇到消费纠纷,可在线投诉。崂山区市场监管局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随时掌握预付费商家运营情况,发现违规或异常现象,及时约谈并向消费者发出消费预警,避免出现卷款跑路等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10家重点、龙头商户加入了该监管平台,涵盖餐饮、教育、游泳、健身等多个消费领域。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30日 03版)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