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中国奥运健儿、残奥健儿
都有一段追梦与拼搏的故事,
这些故事,宛若一道道生命之光,
照亮了他们的人生,更激励着我们。
在“青春无悔”中国青年奥运精神分享会上,
我们听到了
奥运冠军巩立姣、庞伟、侯志慧,
奥运银牌选手朱亚明,
残奥冠军郑涛与教练张鸿鹄,
残奥铁人三项选手王家超等人
讲述的他们在赛场和训练场上的奋斗岁月、无悔青春。
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金牌得主巩立姣连线分享
自己的奥运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 摄)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追逐梦想的道路,不是坦途,没有捷径,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追梦的途中任何一点三心二意都可能让我们与梦想失之交臂,但是时间和汗水都是公平的,只要脚踏实地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每一天都会比前一天的自己更接近梦想。
巩立姣:人一定要有梦想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这是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常说的一句话。从一名幼时因为扔三轮车车轮偶然发现力量天赋的农村女孩;到12岁那年被选拔进入专业队,从此在心中种下“体育梦”的种子;到2008北京、2012伦敦的两届奥运会上未曾站上领奖台却因替补夺得奖牌;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近乎一致看好的情况下意外失利;再到2020东京奥运会,终于升国旗、奏国歌,站上最高领奖台……巩立姣以自己的故事诠释着“青春无悔”、“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东京奥运会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金牌得主庞伟分享
自己的奥运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 摄)
我很感谢教练当时为我泼的“冷水”,射击比赛最可怕的是在场上多想,认为自己肯定能拿冠军。
一旦进入忘我状态,就会专注比赛,心态自然就平和了,也稳定了。
如果能战胜自己,结果就不会差。
庞伟:身上始终有担子
中国射击队老将庞伟是年少成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初出茅庐的他一鸣惊人夺得冠军,但也从此体会到了一名明星运动员背负的巨大压力。2012和2016年的两届奥运会,庞伟均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待到2020东京奥运会,曾经是中国射击队年龄最小的毛头小子已经变成全队年龄最大的大叔,但梦想从未改变、奋斗从未停歇。平均下来每天200发子弹、最长可能需要10小时的训练量,这是对体能、心理的考验,再加上伤病、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庞伟是靠着心中的那个信念一直坚守下来,那个信念就是“身上始终有担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庞伟再圆奥运冠军梦,完成了为国争光的使命,也为自己的射击运动员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东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9公斤级金牌得主侯志慧连线
分享自己的奥运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 摄)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举重像是命运对我伸出的一只手,可以带领我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时间可以治愈一切。
我相信,我就是大圣归来里的小猴子,我命由我不由天。
侯志慧:我命由我不由天
被身边人和粉丝昵称为“小猴子”的侯志慧,曾被电影《大圣归来》的情节深深感动,因为影片中的小猴子也是在克服重重困难与挫折后成为大圣归来,这一切与自己的经历多么相像。侯志慧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以绝对实力夺得女子举重49公斤级冠军。其实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前,她就是夺冠热门人选,只可惜,伤病导致她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前四天错失了奥运参赛机会,那个时候,她的人生从天上坠落到地下。侯志慧说,“有人说,苦难对我们是一种功课、一种教育,好好地利用了这苦难,就是聪明。可对2016年的我而言,苦难就是苦难,那种滋味不愿再尝。”那年,侯志慧19岁,在伤病的折磨和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双重煎熬中,思考人生。差不多一年后,侯志慧终于走出了阴影,“我想让自己变强大,我希望可以保护家人,可以证明自己。而这一切,举重能帮我实现。”心态的转变成为治愈心灵的良药,侯志慧王者归来,以2017年全运会冠军开启新一轮奥运周期,并最终在东京强势夺冠。
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三级跳远亚军朱亚明分享
自己的奥运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 摄)
其实不是我们选择了三级跳,而是三级跳选择了我们。
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
追梦至此,如果放弃,我将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朱亚明: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
东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银牌得主朱亚明,是直到大学三年级之后才开始专业训练的,他的故事证明了,为梦想的奋斗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朱亚明曾经是一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原本以为自己的未来就是当一名体育老师,但具备较高运动天赋的他,始终认为自己应该向着每一名体育生都梦想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拼搏一回。于是,他在21岁那一年才成为专业运动员,但之后一度因为长时间未能突破瓶颈遭到外界的质疑。在几乎就要放弃的时刻,他坚守了自己的梦想,终于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了奇迹。
东京残奥会游泳队功勋教练张鸿鹄分享残奥会游泳队
的奥运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 摄)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能自强、自立,拥有靠自己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的能力,这听上去很难,但我们相信,体育可以做到。
但凡还能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发光发亮,他们会竭尽所能去抓住一线机会,体育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支持了。
看着他们从泳池出来后找到自信和快乐,甚至建立了家庭,找到了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张鸿鹄:郑涛不想做废人
口咬毛巾出发、头撞池壁撞线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郑涛,在今年东京残奥会上感动了亿万国人。郑涛的教练张鸿鹄至今仍记得,当年他去郑涛所在的云南省某农村选拔苗子时,郑涛的父母一开始是反对郑涛练习游泳的,但当时还是个孩子的郑涛说了一句令张鸿鹄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话,他说自己“不想做废人”。郑涛进队后,张鸿鹄发现果真没有看错这个孩子,别人在水里呆五六个小时,他在水里一呆就是八九个小时。练仰泳时,郑涛需要口咬毛巾才能出发,用头撞池壁才能完成撞线。训练中,我们的教练看他一次次头撞池壁,很是心疼,就跟他说,“训练的时候你不要用头去触壁了”,但郑涛认为,自己训练时必须和比赛保持一致,才能让教练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技术优缺点,才能得到更真实的指导。在东京奥运会上,郑涛获得4枚奥运金牌,打破4次奥运纪录,创造了历史。
东京残奥会铁人三项PTS4级竞赛第四名王家超分享
自己的奥运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 摄)
唯有勤奋的训练,日积月累,可以克服先天性不足。
生活是周而复始的修行,而每天都要面对同样的挑战,从起床克服懒惰开始。
非常庆幸生在今天的中国,在这样的和平年代,有好的政策,有飞速发展的经济,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疫情管控,有自己的梦去追逐,我们作为中国年轻人是幸福的。
王家超:唯有勤奋地训练
中国残疾铁人三项运动员王家超是中国第一位参加残奥会铁人三项的运动员,并在今年的东京残奥会上获得男子铁人三项第四名。王家超回忆,作为运动员,训练很苦,自己也曾有过在训练中偷懒、不够主动的时候,但有一次与自己的好友也是教练的德国人Peter的一番对话让自己感触很深,彻底改变了自己。王家超回忆,那天早上,Peter清晨四点多就起来了,并完成了训练,之后,他举着一杯咖啡过来问我要吗,接着问今天你训练了吗?我被问得愣住了,因为我当天完全没有考虑准备训练。于是他就意味深长的跟我说,没训练也没关系,因为这是你的训练,不是我的训练。王家超说,Peter的这一句话让我突然有了一种领悟,从此我就像开启了自动导航模式一样,去主动训练。“唯有勤奋的训练,日积月累,可以克服先天性不足。”
升国旗、奏国歌,站上最高领奖台,每一位奥运、残奥健儿的成长历程,都是带着满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由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支持、宁夏红公益支持的“青春无悔”中国青年奥运精神分享系列活动还将陆续邀请更多的中国奥运、残奥健儿,摄制《中国青年说》奥运精神特辑、唱响《青春无悔》奥运精神主题曲,摄制MV,充分利用媒体平台资源,将“青春无悔”奥运精神传播开来,用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文化产品,激励青少年砥砺奋进,追逐梦想。
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三级跳远亚军朱亚明代表运动员向全社会发出“青春无悔·全民健身运动倡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 摄)
当天的活动上,朱亚明还代表奥运、残奥健儿们宣读了《“青春无悔”全民健身运动倡议》,号召全国青少年,争当弘扬奥运精神的宣传者,争当全民健身运动的践行者,争当科学健身的引领者,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热潮中去,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改编自:《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中国青年奥运精神分享会在京举办》 作者:慈鑫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