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腰深到“没过头顶” 特大暴雪中的通辽紧急救援

2021-11-10 21:06:0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1月8日齐腰深,9日‘没过头顶’”,这是刘玺哲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描述的内蒙古通辽特大暴雪的场景。这场罕见的大雪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救援。

刘玺哲是通辽市科尔左翼后旗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消防员,他数不清这几天自己参与了多少次救援,“至少有20多次,还有很多是在半路碰到的。”

11月9日,“通辽的雪究竟有多大”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一些通辽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皑皑白雪覆盖了小区里的私家车,车主集体“开盲盒”;一位家住3楼的居民拍摄的对面楼栋,一楼已经被大雪完全掩埋;还有的居民家屋门被雪堵住无法打开。

11月8日,通辽市消防员解救被困人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数据和视频图片一样直观:从11月5日20时开始,通辽市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天气,7日、8日,连续两日出现特大暴雪,积雪深度打破了1951年来最大的纪录。截至11月9日12时,通辽最大降雪量是101.7毫米,最大积雪深度为68厘米。

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街道居民姚广明在电话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有些农牧区的情况更加严重”。为寻求帮助,姚广明搜集到很多受灾视频。从视频里能看到成片的彩钢棚坍塌,棚顶砸向牛群,横七竖八的支架将牛群困住,有好几头牛的脑袋被卡住动弹不得。还有的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塌,蔬菜也随之损毁。

农户家中的大棚被雪压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农户家中的大棚被雪压垮,农畜受损并非个例。据当地政府统计,截至目前,通辽市累计受灾人口14920人,因灾死亡1人;死亡牲畜321头(只),4284座棚舍以及一批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19亿余元。

连日来的强降雪,压垮了宫旭光办的养猪场里2700平方米的猪舍、2200平方米的仓库,他粗略计算了一下,按照当初搭建棚舍的成本来计算,损失在150万元以上,“现在人工、物料都涨价了,修缮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在暴雪来袭之前,宫旭光已经有所准备,但是他没有想到“暴风雪会如此猛烈”。7个猪舍彩钢结构的蓝色棚顶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棚顶最深处积雪大概有1米多,地面多处积雪也都埋过窗户。

受新冠肺炎疫情、市场多种因素影响,宫旭光的养猪场今年本来就处于亏损状态,这场大雪让他损失加剧。他说,往年光景好的时候,一年收益能有100多万元。这两天,他组织员工积极自救,维修塌陷棚舍,以防造成更大面积的坍塌。

宫旭光养猪场里的猪舍被积雪覆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暴雪之下,通辽环卫部门派出1200多辆扫雪车,昼夜不停地清理路面积雪。面对大雪,很多年轻人在家里坐不住了,主动报名志愿参与救灾。11月8日,姚广明指挥了一夜的铲雪车,路边推起一个个雪包,他说:“现在主街道已经可以通行了。”

8日凌晨,刘玺哲接到了此次暴雪的第一个救援任务。他和同事带着工具,徒步走了几百米到达牛棚,将支架一根根锯断,把牛棚拆解,救出了被困的8头牛。在这之后,救援行动一个接着一个。3名儿童、2名老人被困在家中,老人房前面搭建的彩钢瓦结构棚子被雪压塌,刘玺哲在倾斜着的棚顶中挖出一条通道救出被困人员。返程途中,有人拦下消防车,刘玺哲和其他几名消防员把临产孕妇护送到医院。

11月8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消防救援大队把临产孕妇送到医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1月9日,一位60多岁的独居老人被困在家中。刘玺哲了解到,这位蒙古族老人家中停电,手机欠费,与子女联系不上,“我特意让队里的蒙古族小伙儿一起去”。刘玺哲和其他2名消防员,在几乎一人高的积雪中,徒步2公里来到老人家。用雪橇一铲子一铲子,挖出一条通道救出了老人。整个救援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打开房门后,老人感动地哭了。刘玺哲的同事李钱广赶紧安慰老人:“别害怕,我们来了您还怕什么。”

1997年出生的刘玺哲说,雪灾救援难度不大,就是需要体力一点点清雪。在雪中徒步也很费劲,每走一步,都要把脚从积雪里拔出来,积雪不断灌进靴子里、衣服里,“我的脚就在冰水里泡着”。

连日来的高强度救援让刘玺哲有些累,但他不觉得辛苦。今天,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天下午开始就没有接到救援通知了,天晴了,雪也开始化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呼和浩特11月1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