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看见绿色未来

2021-11-11 06:06:07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1月11日04版)11月7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四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一名观众在体验低碳单车。骑车者通过蹬车动作把面前的绿色“能量条”充满,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可以为一旁的手机充电。'>

11月7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四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一名观众在体验低碳单车。骑车者通过蹬车动作把面前的绿色“能量条”充满,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可以为一旁的手机充电。

11月8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四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日本丰田汽车展位展示的一辆北京冬奥会保障用车,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从车内“望”向窗外。这是一台在国内开发、生产的氢能源客车,加一次氢只需要几分钟,10公斤左右的氢燃料可供汽车行驶400多公里。这些车辆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会以租赁的形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投入使用。

11月6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四届进博会现场,一名戴着口罩的大学生志愿者。第四届进博会招募志愿者近5000人,参加会期服务的志愿者主要是来自40所高校的大学生,其中00后志愿者占81%。

11月9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四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观众在体验智能饮料瓶回收机,投入空瓶后可在现场兑换一瓶饮料。回到工厂后,塑料瓶将变身为服装、包袋等纺织品。该展位工作人员身上的衣服原料就来自16个回收的塑料瓶。目前,这样的回收机已经出现在一些城市的社区中,未来将向更多地区推广。

11月7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四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专区,工作人员在操作一台国产远程超声诊断机。据介绍,这种仪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求上升,医疗人员远程操作就能为患者做B超检查。

11月6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四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直播为一款挪威磷虾油产品“带货”促销。

11月7日,第四届进博会上,一名外籍参展者在引导下安装数字人民币App。本次进博会展馆内60多家商户、100多台自助售卖机等均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这也是数字人民币第一次在展会现场试点使用。

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

在这届进博会上,行走在场馆间,绿色常常映入眼帘。树林、牧场长进一人多高的屏幕里,温室气体“CO2”字样被树叶覆盖,有的展位干脆把真树种在了展台上。

这些参展商都有着共同的诉求——减碳。

2020年9月,我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成为这一年多来人们讨论的热词。面对中国的庞大市场,许多外国企业早已把发展目标锚定到了“双碳”上。

最明显的改变在技术及装备展区。今年,该展区的“节能环保专区”更名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曾于19世纪80年代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温控器的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在本届进博会上首发了一款零碳建筑解决方案。从城市楼宇的设计、运营到改造更新,该方案可以汇集、分析每一阶段的能源、用水、材料、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工作人员介绍,建筑行业在全行业的碳排放中占比较大,在国际大都市中,占比甚至可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因此建筑减排意义重大。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该企业为一处能源站提供了4台双极离心式高温热泵机组,通过地热来进行集中供暖或供冷。这一方案在一个供暖季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万吨,相当于种了10万棵树。

在消费品展区,德国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展示着海洋中的废弃塑料“进化”成一件运动外套的全过程。从海洋中回收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碾碎成颗粒、熔化后制成纱线,再填充100%再生纤维,就制成一件耐用、轻暖、环保的外衣。该品牌还展出了首款碳足迹低于3000克的概念运动鞋,鞋舌上标注了设计、包装、运输和使用等每个环节的碳足迹,碳排放仅相当于该品牌常规跑鞋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全球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金光集团APP,把“碳中和”字样摆到了展台的“C位”。该企业的生物降解食品卡系列产品,将传统纸杯内侧那层防油防水的塑料膜,替换成了可100%生物降解的科技涂层,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下,三个星期就可以降解,后续还可以堆肥。“以纸代塑”成为他们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对这家印尼华侨企业来说,进博会是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

牛也加入了碳减排的产业链。在乳制品企业纽仕兰位于新西兰的牧场中,每头牛享有6亩地的空间,全年90%的时间在户外徜徉,过上了“低碳奶牛生活”。这次进博会,纽仕兰通过跨洋直播发布了全球乳制品行业首个透明低碳供应链溯源牛奶品牌,消费者扫码就能跟踪牛奶的碳足迹。

在汽车展区,日本丰田汽车展出的几款北京冬奥会保障车中,有两款是氢燃料汽车。和汽油车、电动车相比,氢燃料汽车更环保,副产物只有水。其中一款车型更小的氢能车,充5公斤氢气可以行驶850公里,在前不久的一次路况较好的测试中,还跑出了1000公里。

出于防疫的要求,本届进博会的国家展转移到了线上,现场能看到的外国面孔并不多。但仍有一些长期在中国发展的外商积极把握住了这次展示品牌的机会。10日的闭幕通气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累计意向交易707.2亿美元。

在中国生活了10年多的澳大利亚青年乔希是第一次来到进博会。2018年,他在广州创业,致力于将大洋洲、欧洲的好产品带到中国来。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他出现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展台上,用流利的中文与一名中国观众交流酒品包装和定位。

“这次来进博会,目标就是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品牌,认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乔希说,自己的父亲就常年与中国进行服装贸易,也增进了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和喜爱。“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很快,所以学中文是必备的技能。”

明年进博会,乔希还会报名参加。“只要中国欢迎我。”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 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