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前,先为别人打通“生命通道”

2021-11-16 18:06:5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对于身处险境中的人来说,如果希望有颜色,“火焰蓝”就是其中的代表色。

入行24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助理江永木从深井、高空、火海、激流等险恶环境中救出遇险群众385人。如今,在很多人眼里,江永木是屡建奇功的“蓝焰英豪”。

日前,在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上,江永木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两部门授予了“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第28个生命

在江永木参加的7360余次各类灭火救援战斗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救出的第28个生命。

2015年5月21日,一名2岁男孩坠入西安市长安区一口深60米的井中,当时天降大雨,孩子“卡”在井中间约32米处,再往下2米就是井水。江永木和队友们刚抵达现场时,原本带孩子出来买东西的爷爷吓得瘫倒在地,孩子的父母说,“求求你们想想办法救救我孩子。”

井口直径仅40公分,无法容纳一个成年人下井。于是,救援队决定先用挖掘机开挖,但问题在于越往深掘进,进展越缓慢。据估算,三四台挖掘机同时作业也需1周才能挖出一口同样深的井。同时,江永木也担心挖掘机作业幅度较大可能会把困住小孩的井挤塌,“小孩掉水里就完了”。于是,一边继续挖,一边接着想办法。

夜色降临,挖掘工作缓慢进行中,江永木看到旁边工地有一台钻井机,便向指挥部建议打一口宽2米、深33米的副井,指挥部同意了该方案。副井打在距离该井的2米处,2小时左右,副井打好了。

然而,两口井之间的横向通道是需要靠人工挖掘甚至是徒手挖掘的“大工程”。因为井下氧气可能不足,江永木和队友们便商量3人一组轮流下井。在井下,救援人员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向,于是便用激光笔照着,顺着光线的方向掘进。

小孩是家中独子。在救援过程中,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一直趴在井口,试图跟小孩讲话,并从上面给小孩吊了奶瓶和食物下去,但小孩没有吃。

4-5个小时后,随着江永木用小钻机在井壁上打出一个小孔,一束微弱的光透进了横向通道,江永木将手眼探测器塞进小孔,他看到,小孩正背对着他们,“卡”在他们挖通的小孔偏下一点的位置。当时,江永木非常激动。

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井璧周围都是水泥,不能再用原来的方法掘进。于是,江永木和队友便用工具一点一点磨,甚至徒手挖,每掘进一寸都十分艰难,手磨烂了,江永木就缠上纱布继续挖,生怕灰尘或者水泥屑飞到小孩的口鼻中,吸入后导致窒息。在江永木和队员不懈努力下,生命通道终于被打通,但洞口刚好只能钻进去一个人。

“小孩生命体征微弱,再不救,就有生命危险了。”江永木伸进一只手抓住小孩的衣领,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他把另一只手垫在井璧上,一下子把小孩拉了出来,一个队友在横向通道里拉着江永木的双脚往外拽,另一名队友在副井里拉着前面的队友,通过这样的接力的方式把孩子一点点从横洞挪出来。江永木回忆,“拉过来以后,小孩睁眼看了我一眼,他还活着。”

“好了,现在可以把人抱到井上去了。”把孩子递上去的一瞬间,江永木松了一口气,那时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孩子父亲加了江永木的微信,会常常跟江永木分享孩子的近况。小孩6岁了,身体很健康,也很聪明。

“抓小孩的那一下一旦出现松动,小孩可能就掉下去了,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成功,就前功尽弃了。”江永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觉得后怕。他说,其实每一次救援都这么惊心动魄。“每次我们到了事故现场,家属就像看到了希望,就算有再大的危险,我们也肯定会不顾一切都要下去。”

一直在赶赴救援战场的路上

江永木救的第一个生命也是一个掉进井里的小孩。

2000年初,一个小孩掉进了西安的一个没有井盖的废井,小孩也是“卡”在了井的中部。江永木说,“如果没有那几根棍子,小孩儿很可能就掉到下面的水里淹死了。”

孩子的父母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人拿着绳子赶了过来。因井口较窄,容不下一个成年人,他们便给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绑上绳子吊了下去,然而,在往下吊的过程中,绳子断了,施救的青少年也掉下去了,好在他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撑在了小男孩上方10多米的位置撑住了身体。。“否则就直接掉在了小男孩的头上,把小男孩‘砸’下去了。”

井口的众人立即又放了一根绳子,先把青少年拽了上来。

这时,慌乱的他们才想起来报警。接报后,江永木和队友们立即赶赴现场,江永木脱下身上的“战斗服”,把绳子绑在两只脚上,头朝下进入井中,在快接近小孩被困的位置时,用双手快速抓住了小孩的手,一把提了上来。

仅这种井下救援,江永木就参与了几百场,不少人是江永木用这种“倒挂金钟”的方式救上来的。他解释,“一般井下的空间太小,人无法弯腰,只能倒着下去救人。”

江永木救援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井下,还有寒冬刺骨的河水中。

2017年12月2日,一辆满载40吨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在陕西汉中宁强翻入山下的河流中,槽车发生了泄漏。

原本在别处刚执行完任务的江永木立即接到了该救援任务,又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在与现场还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江永木就听到,“嘶、嘶、嘶”的液化气泄漏声,现场还升起了一团团随时可能爆炸的“云团”。当时,槽车周边还有村庄。“如果不立即处置,一旦发生爆炸,这个村就没了。”

作为“堵漏专家”,江永木已经处置了几百起类似的事故。他判断,只要没有外界因素,液化气不会闪爆。随后,江永木和另外一位队友穿着防化服,去河里侦查后发现,液化气罐顶的安全阀摔坏了,所以不停漏气。

因为天气太冷,槽车已经结了冰,需要用无火花的工具,把冰铲除后,才能“堵漏”。江永木记得,当时手刚接触铁铲,就被沾在了上面。随后,他和队友们用数十块木楔子和两管堵漏胶,在与这个撕裂的口子反复较量1个多小时后,漏口终于被堵住了。

用生命铺一条“生命通道”

作为救援人员,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人民的生命是他们的常态。

2002年4月,西安一座煤矿发生矿难事故。江永木和队友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矿工们铺了一条“生命通道”。

该矿山发生爆炸后,虽然采取了相关应急处置措施,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井下不仅严重缺氧,而且残留了不少有害气体。当时,井下有矿工被困,矿上组织了矿山救护队下去救人,结果他们也被困在了井下。

接报后,江永木和队友们立即赶赴现场。据他回忆,该矿井有9个工段,一个工段长1公里,前两个工段作为横向通道,另外7个工段是斜着向下延伸的。江永木和队友们一路走了进去,当时,井里面没办法与外面取得联系,于是,一个工段站一个救援人员,用通信接力的方式,把地下情况的传递给指挥部。

找到被困人员后,立即给他们供上氧气。但因为井下比较窄,只能容许两个人并肩通行,靠救援人员把人抬上来是行不通的。救援人员将被炸坏的轨道车修好后,把被困人员一个一个运到洞口,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被困井下的工人和矿山救护队员被全部救出,而江永木和队友们却因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和长时间的连续激战,一个个累倒在坑道的出口。

作为应急人,忙碌是常态。江永木和队友们有时一天能接到3-4起任务,一个周平均至少有7-8起任务。江永木和队友们经常会遇到刚处理完一起事故,准备离开,就接到了报警。或者手头的救援任务还在进行中,报警电话又来了。

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江永木和队友们在去救援的路上,曾遇到过一路被拦截的情况,“一路上都有让你去灭火的。”有一次江永木累到在食堂吃着饭就睡着了,最后被人抬了回去。

这些只是江永木日常救援任务的缩影。目前,江永木救出的人数还在不断刷新中。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