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俭、共享奥运的“北京方案”

2021-11-23 06:07:34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1月23日03版)国家游泳中心实现水冰转换,来自张家口的绿色能源汇入北京千家万户……即将举办的这届冬奥会让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绿色、节俭、共享的理念渗透在冬奥建设的各个环节中。2022北京冬奥会将创造多项奥运史上的绿色“首次”。'>

国家游泳中心实现水冰转换,来自张家口的绿色能源汇入北京千家万户……即将举办的这届冬奥会让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绿色、节俭、共享的理念渗透在冬奥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2022北京冬奥会将创造多项奥运史上的绿色“首次”。在今天举行的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城市宣传系列城市服务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介绍,北京冬奥会建设了世界首个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

除此之外,北京也是首个大规模使用当今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会主办城市。

绿色建筑、生态修复工程成为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中最亮丽的名片。丁建明说,北京所有新建冬奥会场馆都达到最高等级的绿色三星标准,改造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在丁建明看来,延庆赛区是新理念与新科技在冬奥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延庆基于“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生态建设与冬奥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工。通过建设容纳所有进入赛区市政设施管线的高山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延庆的小海陀山保持了天际线风景;延庆赛区100%使用绿电;造雪、生活用水全部实现回收再利用;赛区内3.5万棵珍贵、成材树木被原地或迁地保护。

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建成。丁建明说,观众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可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快速、便捷抵达各个场馆。随着今年年底地铁11号线开通,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通过世界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的延庆支线,从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不到40分钟,从延庆站乘摆渡车30分钟内即可直达延庆赛区各赛场。延庆赛区内11条索道,为运动员、观众提供高山交通网络。

京冀、京张一体化的“任督二脉”也在冬奥建设中得以打通,延庆、张家口正式步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通过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家口丰富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不仅服务北京冬奥会,还进入北京的千家万户,已占北京市用电量的1/10。

“北京冬奥建设从规划布局开始就将‘节俭’贯穿其中。”丁建明说,这次冬奥场馆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夏季奥运会遗产,善于“借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力求简约精彩。

北京赛区承担冬奥会全部冰上比赛项目,仅新建了“空白”项目场馆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其他竞赛场馆全部利用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国家速滑馆利用的是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射箭临时场馆用地;滑雪大跳台利用了首钢老工业遗存的设施。

“借用”场馆,赛时服务冬奥、赛后继续服务城市民生和发展,这是北京节俭办奥的另一创新。例如北京冬奥村,赛时将接待约2300多名运动员,赛后将作为北京人才公租房面向社会。

通过建设、改造,北京赛区所有竞赛场馆都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场地互换功能。丁建明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是北京冬奥会建设的一个富有活力的“北京方案”。

国家游泳中心用了近两年时间,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水冰场馆的转换。五棵松体育馆高水平地实现了6小时“冰篮转换”。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场馆全部实现了与赛后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筹备。

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赛后可同时开展冰球、速滑、花滑、冰壶等冰上运动。首都体育馆园区通过建设改造,成为国内最大的冰上比赛、训练、科研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将打造成为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广场。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步建设了大众雪道,延庆冬奥村未来将成为旅游接待酒店。今后延庆赛区不仅将举办国际一流赛事,还将被打造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嬉雪的市民“后花园”。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