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水稻收获的季节,聂守军总是奔波在各个田间地头。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绥棱县克音河乡、黑河市……聂守军的日程表上写满地名,这些都是等待着他去测产和收获的地方。尽管辛苦,但聂守军说看到试验田一次次刷新产量,看到种植户腰包逐渐鼓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聂守军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党委委员,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研究员。日前,他参与的合作项目“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谈及这一奖项,聂守军说:“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让黑龙江的每一寸黑土地,都种上我们亲手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渴了一瓶水,饿了一桶面,累了地头打个盹儿,手里常握调查本”,这是聂守军和团队的工作常态。也正是由于对水稻的痴迷,“聂水稻”成了他的代名词。
水稻育种需要观察、思考,有时候田里一株水稻突然体现出来的独特性状,就能为育种工作带来突破,为一个新品种育成创造可能。为了能随时掌握水稻长势,及时捕捉水稻的独特性状,观察到不同的生长情况,聂守军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赶往各个试验田察看。
拉线规划、拔秧运秧、调查苗情、测量株高、选择单株……是聂守军最日常、最频繁的工作。而在聂守军育成的众多品种中,“绥粳18”是最耀眼的那一颗。
自2017年以来,“绥粳18”一直蝉联推广面积最大水稻品种的桂冠,累计推广面积达6153.3万亩,增收稻谷33.3亿公斤,带动企业增效近2.5亿元,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东三省单品种转化金额最大的水稻品种。
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的王忠艳是一名水稻种植户。5年来,在聂守军的技术指导下,她家的稻田每亩节约水稻种植成本近50元,平均亩产提高48.7公斤。她不但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水稻种植能手,还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在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村民们通过种植聂守军育成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绥粳18”“绥粳28”“绥粳302”,实现了丰产增效,累计带动农民增收3200万元以上。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一路走来,聂守军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是聂守军的初心。
2014年,聂守军被黑龙江省科技厅任命为科技特派员。他要求自己做“接地气”的科技特派员。“首先要了解当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技术需求,才能因地制宜,提供对口帮扶。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聂守军说。
每次,聂守军都会亲自带队到服务点,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技术问题,细心摸查他们的技术需求,以便精准发力,向他们提供更加系统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在聂守军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的绥滨、绥棱等县,他不但与当地的水稻种植户结成科技支农对子,更是从育苗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做到“农户随时有需求,专家随时来解答”。
姜维军是绥滨县忠仁镇黎明村的农民。2015年,聂守军带着“绥粳18”品种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在聂守军的帮助下,他不仅获得生产技术的指导,还有机会与企业对接,他所在的黎明村也全面实现了优质稻米的产业化。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探索,聂守军培育出48个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1.4亿亩,增收稻谷70.29亿公斤。他先后被授予“龙江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被任命为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兼任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农科院“农科英才计划”专项首席科学家。
提及自己这些年所获得的荣誉,聂守军还是那样谦虚、低调。“攥紧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就是我的‘稻田梦’。”聂守军说。
王红蕾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韩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