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今天上午,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批医保目录调整情况。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
本次新增的74个品种中有18个是肿瘤药物,覆盖了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 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瘤等领域,谈判新增的肿瘤药品平均降幅为 64.88%,超过今年新增谈判药降价的平均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929.3万例、死亡病例约995.8万例;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456.9万例、死亡病例约300.3万例,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居世界首位。
据了解,自国家医保局2018年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一批“神药”“僵尸药”调出目录,引领药品使用端发生深刻变化。连续开展6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
随着国家药品谈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将一些天价药纳入医保目录中。有人简单地认为“谈判就是杀价,越低越好”,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对此解释说:“这是对这项工作的曲解,基金测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
刘恩国教授进一步指出,药品的定价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考虑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得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谈判才有意义。
随着这么多天价药进入医保,医保基金的“保基本”定位是否被动摇?刘恩国教授举例说,个别药品价格过于昂贵,比如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120万元一针的抗癌神药,由于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老百姓负担水平,不具备经济性,因此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这就是体现医保基金“保基本”原则的佐证。
“在未来的目录调整工作中,我相信国家医保局仍然会继续坚决杜绝天价药进医保,守好老百姓保命钱。据我了解,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刘恩国教授说。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