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共青团:把青年力量输送到基层一线

2021-12-09 06:13:44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9日05版)通过互联网,果农们第一次足不出户就卖光了家里的枇杷;大学生创业团队投资的城市农场项目在村里落户;外出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和产业发展思路……今年,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华山村党支部书记兼团支部第一书记陈超十分忙碌,也很有成就感。青年力量的加入,助力华山村突破一道道难关,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通过互联网,果农们第一次足不出户就卖光了家里的枇杷;大学生创业团队投资的城市农场项目在村里落户;外出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和产业发展思路……

今年,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华山村党支部书记兼团支部第一书记陈超十分忙碌,也很有成就感。青年力量的加入,助力华山村突破一道道难关,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过程中,重庆市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注重给基层输入“青年力量”,给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活力。

多途径选人用人 充实基层青年力量

两年前陈超来到华山村时,摆在面前的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零散、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一道道难题。当时,华山村500多个户籍人口中,青年不到30个。“青年力量不够用”常常让这位农村领头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陈超的苦恼在重庆基层具有典型性。基层工作最终需要人来落实,如何解决基层团的工作力量薄弱难题?按照团中央关于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的指导意见,重庆各区(县)团组织探索建立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干部管理和激励方式,努力把青年力量输送到工作一线。

在陈超所在的江北区,团江北区委通过实施“四百工程”,在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拔青年干部职工,开展“百名青年下基层”“百名青年进企业”“百名青年到一线”“百名青年入家门”专项行动计划,构建了多部门协作、区域内整体推进的团干部选拔任用、培养锻炼、推优激励新格局。

团江北区委书记曾瑜说,“四百工程”实施后,团江北区委组建的青年突击队来到华山村,他们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询问、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一些青年创业团队也找上门来,投资华山村产业发展。

在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5岁、青少年人口超过50%、拥有16所高校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生的力量被调动了起来。

9月28日,沙坪坝区启动“百千万”青年优才计划。该计划选拔100名基层治理青年优才兼任各镇街、部门团(工)委兼职副书记或团建指导员;首批选取了50个高校团支部(团队)的1000名基层服务青年优才组建青年工作专班,与50个有需求、有条件的村(社区)结对,开展实践活动;招募了1万名基层公益青年优才,建立区级志愿者后备人才库。

通过“百千万”青年优才计划,四川美术学院青年基层服务队与沙坪坝区中梁镇结对,建立了乡村振兴写生基地(艺术工坊)。除了定期开展写生创作外,他们还为有意愿发展民宿的村民提供民宿设计、运营等帮助,目前已经与12户村民建立了一对一的服务。

乡村振兴、养老服务、法律援助、青少年心理健康……1000名基层服务青年优才聚焦结对村(社区)的切实需求发力,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发展提供帮助。

沙坪坝区中梁镇团委兼职副书记赵磊是100名基层治理青年优才之一。上任伊始,他就花了两个月时间,与镇上的青年干部一起跑遍了整个中梁镇。

赵磊希望,一年服务期满后能留在村里工作,为群众多做一些事。“青年在基层也能、甚至更能做成大事。”

“基层有用人的需求,大学生也希望到基层一线锻炼实践。团组织应该做一个纽带,搭建平台把双方系在一起。”团沙坪坝区委书记李喆说,“我们不仅要把青年力量补充到基层一线,还要带动更多人了解、关注共青团的工作。”

发动社会资源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不仅要发动青年走进基层,重庆市一些区(县)团组织还在想办法调动基层青年的内生动力,吸引本土青年人才为建设家乡出谋划策。

重庆市荣昌区以10至20户的传统院落为单元,建起“新风小院”。有条件的院落成立团员网格,选举一名团员青年进入小院理事会,由各村(社区)团干部和到村报到的团员组成“团小组”,定期到各村(社区)“新风小院”里开展环境整治引导、文明新风传播等活动。

“新风小院”采用“社工+志愿者+当地村民”模式,通过购买社工组织专业服务和业务培训,青年志愿者参与的方式,带动小院居民参与院落活动和环境治理,帮助每个小院组建起了自己的志愿服务队伍。

平日里,小院里的志愿者承包了村庄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为村里的“五保户”清扫院落,在秋收时帮助老年人打理农田。团荣昌区委副书记何平介绍,依托“新风小院”组建起的青年志愿者队伍,能够把志愿活动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推动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除了撬动社会资源,“新风小院”还动员在外工作的青年,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罗先杰是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村民,2018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律师后,他当上了通安村“三崇堂小院”的法律顾问。

民间借贷、土地承包、婚姻纠纷、子女抚养……罗先杰经常回到村里,结合大家平日里在微信中提问最多的问题,通过具体法律案例,帮助村民了解法律知识。

院坝里开设的法律讲堂不需要多媒体设备,也不用罗列法律条文,村民们或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坝里,或站在旁边,甚至坐在摩托车上,听罗先杰讲解身边的法律故事。

“以前村民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会优先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也很少有人找我问法律问题。通过几次案例讲解,大家逐渐认识到,原来一些问题还能通过打官司解决,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村民也多了起来。”罗先杰说,自己也是“小院”的一员,更了解农村老百姓的想法,据此选择老百姓感兴趣的法律案例,让大家听得进,也能记得牢。

“以前在村里安排工作时,村里的青年干部总说‘不嘚行’‘没嘚法子’‘啷个可能’,现在大家常说的是‘想办法’。”作为村团支书,陈超说,只有转变基层青年思想,激活青年力量,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抓住县域共青团改革的契机,重庆市38个区(县)聚焦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探索出一批工作方案,改革成效日渐显现。沙坪坝区、江津区和永川区相继出台团干部招募及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团干部选用;江北区、大渡口区通过专项工程,充实了团的工作力量;奉节县、涪陵区建起人才库,畅通选人用人渠道;荣昌区、万州区、垫江县提升了基层团干部待遇,设置专项编制保障团干部待遇……

团重庆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共青团将进一步聚焦重点、落实举措,推动基层团组织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社会功能,为全团改革摸索更多更好的经验、做法、方案,当好改革“探路者”。

实习生 马晓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