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国者治港”旗帜下再出发——记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

2021-12-20 23:03: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香港12月20日电 题:在“爱国者治港”旗帜下再出发——记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

新华社记者

冬日香江,天朗气清,寒风挡不住香港市民选贤举能的热情。经历了10多个小时紧张有序的投票,香港特别行政区顺利完成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迎来由治及兴的崭新希望。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是落实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原则的生动实践,将有效提高特区治理效能,推动解决香港社会深层次问题,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为香港实现长治久安、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人员开始点票(12月19日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投票于19日约23时顺利结束。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兼具广泛参与和充分竞争的选举

12月20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伴随着鲜花与掌声,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当选者陆续登台,合影留念并接受祝贺。根据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从70人增至90人,其中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议员40人,功能团体选举产生的议员30人,分区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20人。

过去因为选举方式的不同,功能团体选举和分区直选产生的议员会更多关注界别和地区利益。在新选制下,选举委员会选举、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选三种方式产生议员,确保立法会既能代表各界别、各地区的利益,又能更好代表香港整体利益;既能对特区政府施政进行监督,又有利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顺畅沟通,巩固和维护基本法规定的行政主导体制。

选委会界别当选议员黄元山的选举宣传单张上,清晰写着“国为根 民为本”。作为来自智库、首次出选的“新面孔”,他切身体会到香港新选举制度的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

“从过去一个多月的竞选活动所见,来自不同背景的候选人都是理性和务实地比拼理念、政纲和能力,社会也回归理性讨论。”黄元山说。

陈恒镔(左)在社区街头倾听市民声音(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在分区直选部分,选民人数高达51万的新界西南备受关注。当区参选人陈恒镔胜出后坦言,选举竞争激烈,胜出并不容易。

在地区服务了20年的陈恒镔,具有16年区议会和9年立法会议员经验。他表示,定当不辜负选民期望,落实政纲,将选举期间收到的意见带到议会,反映选民呼声。

在位于香港黄埔的投票站,选民在排队准备投票(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从此次立法会选举候选人的背景看,既有商界、学界、专业界精英翘楚,又有来自社会基层的劳工、职员、中小企业经营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又有讲普通话的“港漂”、台湾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国籍的“老外”;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参政者,又有充满冲劲和创新力的新一代年轻人。参选者背景的多元化可谓前所未有。

新的选举制度引入了充分竞争。从报名情况来看,很多界别竞争激烈,比如功能界别里的教育界,有5名参选人竞争1个席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智慧医疗”“协助基层向上流动告别‘劏房’”……一份份贴近民情、聚焦发展、有建设性的政纲,凸显本次选举的崭新风气,为香港重回发展经济民生正轨、破解深层次矛盾增强了信心。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别当选议员陈勇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恰如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别当选议员陈勇所言,没有一个议席能自动当选,没有人能“躺赢”,“大家比拼的是政纲、人品和能力”。

“新选制为香港带来了新气象。”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说,这次选举严格按照特区法律,在特区宪制框架内公平、公正、公开进行。选举结果彰显民意期待,是一场具有示范意义的里程碑式选举。

夯实“爱国者治港”根基 走出“泛政治化”泥沼

这是香港街头的海报(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近年来,劣质选举文化给香港社会造成了破坏与动荡。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指出,症结就在于“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和充分体现。

根据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报名参选者需要获得选举委员会提名,并达到一定门槛。选举委员会成员将在确保候选人符合爱国者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民意认受、治理能力等因素,再决定是否让其“入闸”。这样一套爱国人才的选拔机制,为选贤任能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对立法会结构进行优化,赋予选委会选举产生立法会部分议员和提名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职能,这些制度安排既有效排除反中乱港分子进入特区治理架构,让特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也有利于推动立法会去政治化、去极端化,促进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顺畅沟通。

在全新的制度设计下,此次立法会选举竞选文化焕然一新,理性、务实、多元、公平,这种良好风气对为港人谋实惠、谋福祉、全面发展经济、全面改善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但在遍布香港各区的投票站,前来投票的选民仍络绎不绝。他们投下的不仅是选票,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坚定信心、对国家富强昌盛的美好希望、对香港繁荣稳定的共同心愿。

在位于香港湾仔的投票站,选民在排队准备投票(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在九龙中选区,科创工作者李伟康一早就完成了投票。“安居乐业最重要,香港人就希望好好过日子。之前一些立法会议员经常盲目争论甚至捣乱,什么正事都不做。”他说,香港早该从政治争拗和对立对抗中解脱出来,认认真真谋发展。

因应疫情防控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在莲塘、罗湖、福田口岸设立临时投票站。“从罗湖口岸到香港海关只需十分钟,沿途都有义工服务,出入境管制站消毒干净,看得到大家都想为香港出一分力!”在深圳工作的香港市民何子翔说。

在位于香港湾仔的投票站,选民前来投票(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何子翔坦言,十分期待新选举制度带来新的健康议政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让我们这些港青有了更广阔发展空间。这次为港为己,我都应该投一票,选出爱国爱港的立法会议员,帮助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珍惜香港这个家,是所有真正关心香港、爱护香港的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期盼和共同责任。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指出,“爱国者治港”政治基础得到巩固,让真心爱国爱港、有志于服务香港的人士尽显所长。“摆脱‘港独’‘黑暴’干扰,远离政治内耗和争拗,‘东方之珠’得以绽放应有的色彩和辉煌。”

在中央关心支持下迈向良政善治新未来

这是香港景色(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随着香港国安法落地和特区选举制度完善,香港社会秩序恢复稳定,经济数据呈现喜人态势:新股集资额逾5000亿港元,同比增加约50%;今年第三季度本地生产总值同比上升5.4%……

连接国家、沟通世界的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和制度优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为香港描绘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宏伟蓝图。

“新当选的立法会议员应能深刻领会香港所处的时代机遇,善于在治港实践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与特区政府一道集中精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带领香港找准‘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结合点,发挥更大作用,创造美好未来。”香港海外学人联合会理事、香江智汇秘书长顾敏康的话,道出了700多万香港市民的心声。

打造北部都会区,完善香港空间布局;确保土地持续供应,满足市民住房需求;改善上市机制,扩大离岸人民币业务及推动绿色金融……人们欣喜地发现,这些香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也以不同形式出现在立法会选举候选人的参选政纲上。

“新一届立法会将会回归良政善治、为民谋福祉、推动香港向前发展的正轨。”功能界别旅游界当选议员姚柏良信心满满地说,“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未来将团结旅游业界,解困局、保人才,为旅游业再起飞而努力。”

香港电子健康联盟主席钱国强拥有此次选举新设的科技创新界团体选民代表投票资格。他坦言,过去蹉跎了太久,现在必须抓紧时间,香港太需要集中精力办实事。幸运的是,在中央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和港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下,香港已经踏上再出发的新起点。

在“爱国者治港”旗帜下,新选制最大限度拉长包容多样性的半径,画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这个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圆。

这是香港景色(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实践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伟大祖国的坚强支撑,有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同心协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定能够保持,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样擘画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光明前景。

香港特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特区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在香港特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特区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看来,香港和内地同胞拥有共同的中国梦,就是希望国家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今,香港正处于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爱国者治港”旗帜高扬,香港同胞凝心聚力再出发。“只要我们努力,我完全有信心,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必将再现灿烂光华!”她说。(记者牛琪、赵博、陈舒、苏晓、王丰)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