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校区《科学与工程实践》兴趣课堂,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老师关于植物部位和功能的提问。半小时教学后,学生围着老师和助教,轮流进行实验展示。
本学期,合肥多所中小学引入优质校外课程资源。其中,南门小学恒盛校区课后服务采取“1+X+1”模式,为家长提供“点单式”课后服务套餐。第一个“1”是普惠托管,校内教师看管作业、答疑解惑;第二个“1”是指学校特色社团课、体育长训课和延时托管课;个性化课程“X”方面,学校与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联合引入“飞飞博士”系列课程,增加特色社团课供家长自愿选择,将兴趣课程带入课堂。
讲解、示范、激励、指导……户外的“律动跳绳”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玩游戏完成课前热身,帮助学生掌握双脚跳、单脚跳、开合跳、弓步跳等跳绳步法,锻炼学生上下肢协调性。“美术馆”课堂则将传统古诗词《小池》与画面场景相结合,孩子动手将材料组合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精美图画。此外,“飞飞博士专注力训练营”等课程也在学校同步试点。“学校结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引入第三方课程资源,覆盖56个班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乐起来。”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校区校长童乃梅说,街舞、轮滑、跳绳等课都很火爆,目前正汇总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合肥市梦园小学天柱路校区则已开设90门课后课程。该校教研处主任孙婷介绍,每周三,所有老师都要进行业务学习,让托管工作、个性化课程有序开展起来。
日前,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薛河湾社居委和合肥市西递小学开展剪窗花、学做虎头鞋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后课堂。“双减”落地以来,包河区借助社区里“民间艺人”资源,把剪纸、戏曲、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校园,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据悉,合肥市“三点半课后服务”已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1年,合肥市上线“合肥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平台”,引入多方课程资源,落实常态化监管。该平台已覆盖380余所中小学。
(视频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拍摄制作,图片为各学校提供)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