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寒假的临近,热闹了几个月的大学生“秋招季”终于告一段落。这几年,不少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都在说,“快跟不上同学们的节奏了”。“慢就业”“待就业”“灵活就业”……新词儿层出不穷,也反映出如今大学生就业趋势的多元化,就业心态的多样化。
最近,我和同事们采访了不少“灵活就业”的大学生。他们覆盖了各个行业,有人开果园,有人做短视频,有人做独立译者,有人开摄影工作室……
你以为他们也许只是头脑一热自己创业,但聊天时,他们对于行业的看法、对择业的思考,超出了人们对于00后的定义。MCN、直播变现……这些互联网风口上的概念,已经是他们赚钱的思路,让不少“前浪”感到早已被拍到了沙滩上。
然而,灵活就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人们往往只看到那些在风口上收获成就的成功者,却常常忽视他们背后有多少失败者。一个做短视频的女生告诉我,每天抖音上都有海量的短视频生产者,他们当中不乏经过专业训练、团队包装的专业人士。即使自己就是视频剪辑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也很难体现出优势。
从学校到社会,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是一次蜕变,也是一次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
“人们都说灵活就业嘛,就是在家工作,一定是轻松又自由的。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当我问起对未来即将选择灵活就业的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建议,一位同学说,“现实很骨感”,灵活就业要很早就深入行业进行观察和体验,找到合适的赛道,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是不少灵活就业的同学们得出的经验。但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十分艰难的。
因此,和那些走在传统求职道路上的同学不同,他们说起自己的事业,总有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干练和老成。在他们看来,灵活就业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产物,从某些角度来说,他们在社会上的历练早已超过了自己的同龄人。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灵活就业,这批探路者也承受了不少质疑。
在传统观念里,就业意味着选择一份事业,更意味着选择一个长期固定的生活轨迹。一份工作的背后,还涉及在哪里安家落户、成家立业。但对于这一批大学生来说,工作似乎只是工作本身。那些社保、五险一金、户口等等“大人们口中的事”,都是不那么重要,或者“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问题。
然而,这些追梦的年轻人很少考虑的“现实问题”,却是各个有关层面应当给予关注和保障的。如今,包括快递员、家政服务人员等各种灵活就业人群的工伤、医疗保险等配套保障依然亟待完善。
这样的观念总会受到一些亲友的质疑。的确,当问起他们的选择和未来,这些年轻人描绘得都是不太清晰的蓝图和听起来有些理想化的想法。但可贵的是,他们有勇气面对哪些未来的不确定,也敢于承担自己做出这个选择的代价。
我想,这就是“青年”二字背后蕴含的天然优势。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