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立春节气,也正处于新春佳节期间,冬奥赛场之外,你可曾用另一种方式感受体育精神和冰雪运动的魅力?
#中国人的故事#邀请了北京申冬奥形象大使、北京冬奥会火种交接仪式火炬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世界冠军李妮娜,青年演员高至霆,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青年好网民、传统文化传播者小一姐姐,一起看看他们的春节观影清单,在冬奥赛场外感受体育精神,在他们的观影故事中寻找感动和力量。
李妮娜:看《夺冠》忆初心,
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与有荣焉
如果要通过一部电影感受奥运氛围,我推荐电影《夺冠》,虽然讲的不是冰雪运动,但“每个人的梦想和体育强国梦、中国梦紧密相连”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青涩兴奋,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淡定从容,大家可以透过我,看到中国运动员的成长与成熟,国家的发展,让我们充满底气和信心。
还记得由国际雪联主办、中国滑雪协会首次承办的“2003/2004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中国站的比赛中,我们的主力队员因伤未能参赛,我临危受命,结果成绩并不理想。挫折也是前进的动力,从那以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发现对自己的定位并不准确,国家重任要真正交给我,当时的我还扛不起来。我要求自己重新面对初心,放平心态,而不是一直想“拿了冠军会怎样”。我的初心,就是把动作完成好。虽然对手的发挥情况是未知的,但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
2013年,朋友们一度很担心我的伤病。其实,伤病是每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都要面对的问题。对当时的我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康复后还能不能赶上索契冬奥会。专业队医、体能教练、队友们,都有很丰富的康复经验。所以伤病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跌倒后不敢再站起来。医生治疗韧带断裂和治疗感冒并无二致,我告诉自己,这只是“感冒”,恢复艰难些、时间长些罢了,别人都经历过、克服过,我也一定行。
也有人评论,为了拿冠军,伤成这样,值得吗?人生在世,都有在所难免的问题。你走在上班的路上,都可能会遇到意外。你能说“为了挣钱,都不要命了”吗?体育是我的工作,战胜伤病,再回到岗位,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如今在家门口办冬奥会,可惜我再也不能以运动员身份参与,但以其他方式参与,一样光荣。多年前,我们出国参加滑雪比赛,一般都在类似“度假村”的场地,吃住行购物“一站式”配齐,但那时我们中国的滑雪场,配套设施往往不够完善。2003我们办邀请赛,路上甚至还有马拉车牛拉车,外国运动员问到,我们都很不好意思。现在,每个雪场都有完善的配套建设,外国运动员流连忘返,还有的让我帮买精致的工艺品花茶,对中国特产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我。到鸟巢参加比赛,对他们也超级有吸引力,大家越来越爱来了。
过去有句话叫“冰雪运动发展不出山海关”,中国冰雪运动员大部分都来自东北。以我们这个项目为例,它不是个大众项目,一度连专业场地都少有,但现在全国大概有十个专业场地。一个不普及的项目,都能有这么好的保障,那特别普及的项目,发展得一定更好了。如今,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冰雪运动场馆。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不仅是掷地有声的大国承诺,大家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不断提升的民族自信。
从夏奥到冬奥,从渴望“什么时候我们能举办一届奥运会”到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我亲身体验着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带给我们的自豪和骄傲。20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滑雪场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够代表中国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我们的国歌奏响。
我不但亲身参与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这个项目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的发展。希望大家与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
高至霆:看《超越》感受那份热爱,
它支撑一代代短道速滑人超越自己、超越对手
北京冬奥会吸引全球目光,相信有不少人都正在屏幕前观看冬奥比赛,为中国健儿呐喊。无论名次如何,奥运健儿们永远是中国骄傲。
很多人说我们东北人都是滑冰去上学的,真不是,但雪后在光滑的地上“打出溜滑”的快乐,是其他地方的人想象不到的。对冰雪的热爱,刻在每个东北人的基因里,每届冬奥会,我一定会准时守候着短道速滑比赛,那种决胜于毫厘之间的惊险刺激让我着迷。这次出演《超越》中的陈敬业一角,我终于亲身体验到了短道速滑的速度与激情。
毫无短道速滑基础的演员,怎么能在冰上演绎出专业运动员的动作技巧和力量美感?没有捷径,只有训练。从不会滑冰,到电视剧中呈现出的专业状态,这背后是70多天高强度的陆地训练和上冰演练。起跑姿势、技术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要力求标准,休息时间,演员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观看短道速滑比赛录像,揣摩运动员比赛时的神态。每天7个小时以上的训练结束后,我常常是躺在床上,累到“秒睡”。看着自己结痂又受伤的脚踝,我常开玩笑说,我们是不是备战冬奥的“秘密武器”?调侃后,我们依然会继续投入到密集的训练中,我明白,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是为了真实,真实,自有直抵人心的千钧力量。
我饰演的青年陈敬业是个视短道速滑如生命的人。为了划出好成绩,他不断给自己加码,即使在没有教练监督的休息时间里,他也不断加练,加练,练到筋疲力尽,他渴望站在世界之巅,渴望代表国家拿一块金牌,一块不够,要很多块。
天赋上的欠缺和身体上的伤痛,让陈敬业的短道速滑成绩一度停滞不前,就连国家队的教练也并不看好他。可陈敬业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不甘命运的平庸,他坚信努力就可以达到一切,如果没达到,就是努力得还不够。
可当少年的傲骨,触及到竞技体育的残酷,陈敬业多年的自信和自尊,在天赋的差距面前被击得粉碎。“一将功成万骨枯”,现实是这样残酷而真实。
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陈敬业不得已选择退役,他笑着流泪,对同伴说:“我时常想,要是有一天,能把这面国旗升起在异国他乡,那就是最荣耀的事了,之前我的目标是拿第一,后来觉得第二也行啊,再后来……”
热爱是放不下的执念。唯有热爱才能支撑着你勤勉努力,挑战潜能的天花板。我想也正是热爱,支撑着一代代中国短道速滑人不断在赛场上超越自己、超越对手。
在训练条件、技术相对落后的八十年代,第一代中国短道速滑人用汗水与意志不断超越自我,那个时候,他们的梦想是在异国他乡升起五星红旗。如今,五星红旗在咱们家门口升起,这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实现的荣耀,这是体育精神的代际传承。
冬奥会,为赛场上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们加油喝彩的同时,别忘了看看《超越》,感受那份不负热爱、超越自我的激情。
小一姐姐:看《我和我的祖国》
感受“双奥之城”的底蕴和底气
春节,难得的亲子时刻,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能够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电影是一扇打开通往世界的门,让孩子了解百态人生、增长人文见识、提高审美情趣,仪式感满满。这个春节,我选择和孩子一起重温《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都不能被遗忘。新中国成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当荧幕上一个个经典历史场景闪过,当温暖、辽阔的经典旋律响起,我想一颗小小的种子会在孩子们心里埋下。
看过《前夜》,孩子会明白开国大典升旗背后的故事,会明白“万无一失”的背后,是多少个普通人的付出、多少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
看过《相遇》,孩子会明白“东方巨响”的背后,凝结了多少工程师的青春热血,会明白有一种爱,给了国家,给了人民,却不得不辜负自己最亲的人。
看过《回归》,孩子会明白有一个时刻,我们等了太久太久,一秒钟也无法多等,国家主权,一分一毫也无法退让。
看过《北京你好》,孩子会明白21年前那个全中国沸腾的夜晚,那个有人无声哭泣、有人开怀大笑的夜晚意味着什么。明白如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背后,是多少普通人的付出和奉献,才有如此强大的底蕴与底气。
《我和我的祖国》不仅是一部爱国片,更是一部家庭教育片。电影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故事,还是一种氛围、一种情感,孩子沉浸其中,被光照亮,而后成为光。
回看现实,家国深情始终在每个家庭之间传续。过去的一年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八个字,每每读到,我常会泪流满面。
不久前,卫国戍边烈士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刊发文章《清澈的爱,永留天地》,追忆弟弟。文中写道,陈祥榕烈士牺牲后,一位首长来慰问陈祥榕母亲时说:“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尽力满足。”陈祥榕母亲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破防”:“我儿子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我没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他战斗时,勇不勇敢?”
即使生死永隔,但依然为儿子感到骄傲。我想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伟大的母亲,才会教出来这么英雄的儿子。陈祥榕的母亲说:“不管是谁,在那种情况下,都会做出和榕儿一样的选择。”在陈祥榕一家人心中,信仰是有颜色的,那是一片中国红。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精神、信仰和教育的传承。
如今,陈祥榕的姐姐也投身军营,续写“清澈的爱”。这一层层的精神传递,感动了整个中国。他们用信仰和深情照亮国家,照亮宇宙。我想他们正是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背后付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同样也离不开强大祖国的保护。
这就是我建议你和孩子一起重温《我和我的祖国》的全部理由。也许在某一个时刻,孩子们会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某一天,他们会想为周围的人做些什么,某一天,他们会为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而努力。
从2011年的3.4亿到2021年的71.72亿票房,通过十年耕耘,春节档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第一档期”。票房数字几何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人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腾飞。
中国年与冬奥会相遇,国家盛事与世界竞技相逢,为虎年新春更添喜气。奥运会之所以魅力无限,不仅因为它更高的竞技体育水平,更因为它承载的体育精神,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昭示着公平、公正、团结、奋斗等精神内涵。无论你是运动员,还是被体育精神感召的普通人;无论你已身为父母,还是课堂里求知的少年,每时每刻,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都感染着你,激励着你,在你眼里种下炽热,催促你不断向前奔跑。再现健康审美,点燃体育精神,以光影的温度,同赴冰雪之约!
策划:杨月 安俐
记者:安俐
拍摄:安俐 于世奇 鲁冲
剪辑:安俐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