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温维娜 黄丹玮)“北京奥运会开赛6天内,张家口市加氢量达到27吨,累计减碳405吨。”河北省张家口市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贺武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这是张家口为助力绿色冬奥交出最新“成绩单”。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朵微小的火焰拉开这场体育盛宴的帷幕。这朵“微火”一下子让作为火炬燃料的氢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除了点燃“主火炬”,氢能还应用到了冬奥会的方方面面。王贺武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冬奥会期间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里就有氢燃料电池车,并且手持火炬“飞扬”也将氢作为唯一燃料,“开创奥运历史上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先例”。
据王贺武介绍,早在2017年,张家口就开始进行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2019年,张家口市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联合成立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引进专业人才,破解发展氢能时遇到的难题。
在冬季平均气温只有零下十度左右的张家口,如何确保氢燃料汽车的冷启动成功,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王贺武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发起技术攻关,对过去几年时间在张家口运行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分析,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最终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建议。“现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能够实现在零下35度快速启动,这个在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王贺武说。
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史建男向记者介绍公交车用燃料电池系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摄
冬奥氢能应用的背后,无数研发团队和企业都在努力。一家名为亿华通的中国本土氢能公司,也为助力绿色冬奥交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其商务总监史建男向记者介绍,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率先实现了国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批量化生产,探索出一条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产业化之路。冬奥会期间,公司联合整车企业在延庆赛区和崇礼赛区分别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212台、515台,共计727台。
张家口创坝加氢站停满了正在加氢的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温维娜/摄
即使入夜,张家口创坝加氢站依旧灯火通明。今年春节,站长王利兵一直都守在站里。这是当地氢燃料车每天必需的“能量补给”站,一刻都少不得人。王利兵说:“每辆车只需15分钟左右就能加满。我们做过极限测试,续航达到406公里,可以保证公交车一天的使用量。”
张家口创坝加氢站里正在操作的工作人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丹玮/摄
在王利兵看来,虽然不能进入赛场为冬奥会加油,但自己坚守的这个岗位不仅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提供了重要的气源保障,也将助力张家口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推动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2月9日,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曾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是绿色奥运的重大里程碑,低碳、环保在这里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王贺武表示,希望借助北京冬奥会,让清洁能源能够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这是一件惠及全人类的事情。”王贺武说。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