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世界期待之中,北京冬奥会如约开启。如今赛程过半,无论是精彩的比拼,惊人的突破,还是真挚的友谊,都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感动。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赛事保障为运动员提供优质竞技舞台,助力冬奥健儿们勇创佳绩。奥地利选手文森特·克里希迈尔称赞“雪飞燕”赛道“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环境之一”;“我很喜欢它的独特设计,在这里,能让人真正享受跳台滑雪的乐趣。”加拿大女将洛蒂特如此评价“雪如意”……让绝大多数运动员交口称赞、念念有词的,是顶尖水准的冬奥赛场。而这背后,其实是精心设计和维护的默默付出。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突降大雪,各竞赛团队早已得到气象部门的预测,提前预警、积极应对、完善预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充满工匠精神的场馆、细致而弹性的安排,不仅让各国运动员频频赛出好成绩,更给他们留下了愉悦的体验,这或许就是“一起向未来”的意义所在。
赛场之外的保障和服务,更能让运动员融入冬奥、感受温暖。马耳他唯一的参赛选手珍妮斯·斯皮泰里,因在比赛间隙吃豆包走红网络。让她难忘的,是冬奥村的美食。她结束比赛回国之前,还特意和食堂的工作人员合影,并且发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感谢。其实不仅是她,很多外国运动员都表达过“迷上了奥运村的美食”,甚至在没有比赛的时候进行“吃播”。多彩美食为中国文化代言,精细服务让中国形象更上层楼。更不用说,除了饮食,还有抵离、住宿、防疫、出行等方方面面的保障,当北京进入冬奥时刻,让世界体悟中国温度。
保障和支持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可爱的事情……每次看到视频里那位中国男生,对我说Welcome to China时,我都会泪流满面……”让美国运动员泰莎·莫德难忘的,是开幕式上活力热情的志愿者,让她“感到备受欢迎”。那位志愿者是清华大学的在读学生,后来与她取得联系,并保持通信。
这样的暖心互动,其实是无数志愿者尽职工作和昂扬面貌的一个缩影。本届冬奥会有1.9万名志愿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35岁以下青年。从开幕欢迎到赛事保障,从防疫安全到语言服务,这些“燃烧的雪花”们送上热情的笑脸和贴心的服务,让“天霁蓝”成为赛场内外的靓丽风景。
“冬奥村里什么都有”“这是一届非常了不起的赛事”“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冬奥语境下,各参赛代表团的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由衷点赞,很多人还晒出了令自己难忘的暖心片段。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举措和心贴心的服务。“一流的竞赛场馆、一流的世界顶级运动员、一流的竞赛组织运行、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和一流的医疗救治服务”,这体现我国承办重大赛事的能力,更彰显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要知道,一届成功且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离不开志愿者和各类后勤、保障等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讲好了冬奥故事、展现好了中国形象,让世界各地运动员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冬奥记忆。北京冬奥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又一个窗口,世界期待中国,中国的用心和努力让世界惊叹!
(文丨董竹)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