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医疗保障队中的90后:国家使命,吾辈担当

2022-02-20 16:21:0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出生于1996年的聂晓亚已经在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工作了两个多月,和其他众多“一墩难求”的年轻人一样,她也没有冰墩墩。聂晓亚是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以下简称“崇礼院区”)的一名护士,由于防疫工作需求,近两个月来,她每天的生活范围都是标准的两点一线:出了酒店,坐上大巴车直达医院,下了班再坐车回酒店。聂晓亚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买冰墩墩,不少亲朋好友想让她帮买个冰墩墩,她只能婉言拒绝。

聂晓亚从2021年11月30日就开始进入张家口赛区的闭环内工作,当时正值一场测试赛,有位运动员受伤,必须进行手术。聂晓亚上午接到通知后,下午2点就进入了闭环内开始工作。

医疗保障工作是冬奥会保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北京冬奥会的三个赛区中,张家口赛区会产生51块金牌,是三个赛区中最多的,其相关保障任务也是最重的。聂晓亚所在的崇礼院区是离张家口赛区最近的医院,它承担了救治所有由赛场转出治疗的运动员与赛事相关保障人员、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闭环内约3万人的医疗服务职责。

一场跨年抢救

在北医三院感染管理处工作的赵心田也是一名90后,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除夕晚上十点多,和赵心田一起吃年夜饭的几位专家就被紧急叫走了。一位挪威的官员突然晕厥,情况危险,需要抢救。随着抢救工作的开展,负责院感工作的赵心田的心也被揪了起来。

院感工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医院内发生疫情传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接诊外籍病患,医护需要身着医用防护服、医用N95防护口罩、面屏等二级防护装备。这些防护装备的穿脱以及相关的防疫工作都在院感工作范畴之内。

赵心田手机上可以看到穿脱防护装备的通道。受访者供图

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通道有个可以对讲的摄像头,直接连接到了赵心田的手机上,方便赵心田随时查看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的穿脱情况,发现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提醒。赵心田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想在手机里看到医护人员安全地脱掉防护装备再睡觉。

2月1日0时,当虎年的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在欢乐中辞旧迎新。崇礼院区医护人员抢救晕厥患者的工作还在继续。直到深夜四点,医护人员们才出现在脱防护装备的通道里,赵心田看着他们安全地脱完之后,终于睡去。

第二天早晨7点,赵心田按时起床,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20多个未接来电

张家口赛区闭环内的医疗保障工作共有130余人完成,其中崇礼院区82人,北医三院派驻22人,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唐山二院等河北多家医院派驻29人。为了闭环里的这130多人在四个月的闭环工作中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赵心田前前后后共制定了38项工作流程,对所有进入闭环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了4轮一对一穿脱防护装备的考核。

把这些医疗保障工作者送入闭环后,赵心田每天通过摄像头监测他们防护装备的穿脱情况。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每个人走路的姿势、穿脱防护服的速度和步骤都不一样,甚至按酒精凝胶的方式都会不同,有的人喜欢用手背按,有的人喜欢用手掌侧面按,还有的人喜欢快速地按几下,“我已经能通过他们按酒精凝胶的方式分辨出谁是谁”。

院感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没有意外是最好的工作成果,到目前为止,张家口赛区闭环内还未有一位医疗保障工作者感染新冠病毒。

闭环期间,崇礼院区手术室里的一位护士正在工作。崇礼院区供图

如果说赵心田是不直接接触病人的幕后守护者,那么崇礼院区党政办公室的段雅静则是处在了幕后的幕后,她负责闭环内130余人的后勤保障协调、新闻采写和党务工作。

1996年出生的段雅静被大家称为“宿管阿姨”。房间太热了、屋里没水了、房卡忘拿了……医疗保障团队130多人生活中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找她。段雅静告诉记者,她基本上不用定闹钟,每天早晨7点左右准时会有人发微信找她。

保障冬奥会,听起来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然而这件“高大上”的事情在执行时会被拆解成到无数件看似稀疏平常的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光环。当它们一股脑压在段雅静的肩上时,她曾经觉得自己有点快扛不住了。

段雅静最忙的时候是130多人陆续进入闭环的那段时间,“手机的提示音就没停下来过,手机像是被粘在了手上,经常有几个人同时打电话进来”。如果要去医疗工作区域拍照,需要穿防护服,不能带手机,等她再出来的时候,手机上会有20多个未接来电和几十条微信留言,她在更衣室回消息就得回半个多小时。

后来,段雅静整理了一份《闭环内生活注意事项》,把之前别人经常问她的问题、如何解决都一一写进去。一旦再有新人入住酒店,段雅静就把《闭环内生活注意事项》发给他。为了方便管理130多人的生活物资,段雅静还在每层楼安排了楼长,有事情先和楼长说,再由楼长通知到本层的人。脚不沾地的生活终于开始缓解。

吾辈担当

一段时间高强度工作的锻炼,让段雅静处理工作变得更加沉稳和有条理。有不熟悉的医护人员和她接触后,都不敢相信她是1996年出生的。

段雅静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平常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出去执勤,小时候的她不明白为什么爸爸要放弃自己家庭团圆的机会,要去守护其他家庭的安全。直到今年春节,段雅静也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投身于冬奥会的保障工作中,她终于明白了爸爸的选择。

在医疗工作区,段雅静用相机拍到了医护人员身穿正压防护服站在手术台上六个小时的汗珠,也拍到了他们双膝跪地为患者缝针的背影,还拍到过受伤痛折磨的外国运动员在被救治后,为中国医生竖起的大拇指。

被镜头定格下的这些焦点和那些没有镜头拍摄到的日常点滴都是“奉献冬奥,一生荣光”的注脚。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00天时,崇礼院区党支部召开誓师大会,段雅静作为领誓人,带领所有参会人员宣读了“冬奥盛会,华夏荣光。国家使命,吾辈担当……”的庄严誓词。读完誓词之后,大家在一面印有“奉献冬奥,一生荣光”的旗子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这场誓师大会上,作为青年党员代表发言的是崇礼院区急诊科90后医生樊姝婧。在回顾自己闭环内的工作时,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闭环内的诊疗更加需要耐心和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可能会接诊到没来得及上场就受伤的运动员,还碰到为这次冬奥会准备很久的志愿者,可能因为伤病要提前出环,“我们不仅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还要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对我们来说挑战很大,每次来的病人我们尽可能地去帮助鼓励他们”。

2月11日,樊姝婧在为患者进行头部伤口缝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供图

“愿以存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在向医院提交的文字材料中,樊姝婧引用了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是每年都有冬奥会,不是每届冬奥会都在中国。在圣火燃烧的那一刻,我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会继续激励自己,好好完成这次的冬奥保障工作。”

赵心田除夕夜一直牵挂的那位病人,张硕参与了抢救工作,这位来自北医三院急诊科的护士也出生于1996年。2020年初,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张硕就多次报名希望可以去一线参加抗疫,但是由于当时参加工作仅两年,他并没有被选上。此次有幸参与了冬奥会的保障工作,张硕感到特别兴奋和有荣誉感。

除夕夜当天,闭环外还有四五位专家参与线上会诊,这些专家和一线医护人员共同坚守到了凌晨4点。赵心田在朋友圈看到了会诊专家们的凌晨工作照,她感慨地说:“能够有幸与这么多优秀的人同行是多么的难得!带上我们‘90后’的朝气,加持上前辈们专业素养的底气,相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保障任务!”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