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一年。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地球观测和研究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的提案主要涉及地球观测、环境和气候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领域。2021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加大投入建设碳中和科学监测评估体系的提案,呼吁和建议国家在开展“双碳”工作时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碳监测体系,开展碳源汇的科学评估,让我们心中有数。提案涉及这些问题:“全流域治理”是怎样修复城市生态的?曾经寸草不生的“矿洞子”,又如何实现精彩转身、澎湃起“绿色动力”?让绿色成为生产生活的底色,我们每个人能做些什么?
两会结束后,我马不停蹄参加了全国政协赴上海和福建开展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题调研,并作为调研报告的主要撰写者和调研组一起向国家报送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此前提交的提案也得到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发改委、气象局的联合办理,对碳达峰碳中和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方案聚焦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选取16个城市开展大气温室气体与海洋碳汇监测试点,选取5类重点行业(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废弃物处理)和11家集团公司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2021年12月,中国气象局公布了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首批60个台站名录,2022年1月印发了《温室气体观测业务建设发展方案》。科技部也主动联系对接落实相关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可以看到,“十四五”开局之年,“双碳”工作“火力全开”。
栖居在青山碧水之间,是百姓共同的心愿。一年来,政府部门如此迅速地回应和落实关于“双碳”的提案,不仅彰显着我国协商民主的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民生工程在我国发展格局中的分量。“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对美丽中国建设至关重要,这不仅美好,而且温暖。
(本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