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助力乡间公益 百年大院成留守儿童乐园

2022-03-24 06:34: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个好玩的地方——这是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的很多孩子对吕家大院的评价。

11岁的李佳月喜欢在这里玩五子棋和乒乓球,还学到很多有关奥运会的知识。8岁的潘翔宇在这里学会了滚铁环,还经常和同学在老宅前宽敞的大院打羽毛球。

日常的周末,平均会有四五十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聚集到这里。运动、游戏、读书、做作业,是这里的主要活动,逢年过节还有一些有趣的民俗体验。

在通济镇,吕家大院远近闻名,不仅因为它有250多年的历史,是中江县文物保护建筑,更因为它门楹上悬挂的那块“童伴之家”的牌子。在当地留守儿童和他们家人的心中,吕家大院是孩子们在家和学校之外的另一个乐园。

每逢大院“开张”的那天,僻静的桂花湾会变得热闹,老人们带着孩子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来到大院,孩子们就要听从“妍姐”的安排了。孩子口中的“妍姐”是吕歆妍,也是吕家大院的主人,正是她决定把属于吕家的这座老宅子拿出来当“童伴之家”。

宅子很大,加上院子有2400多平方米,但大部分区域都闲置着。于是,吕歆妍在2012年把宅子改为“留守儿童之家”。后来她觉得给孩子们贴上“留守”的标签不妥,就改成了“快乐学生之家”。

2017年10月,四川各级团组织推行关爱留守儿童的“童伴计划”,这里又改名为“童伴之家”,吕歆妍是“童伴妈妈”。团组织提供一笔经费,用来支持“童伴之家”搞活动。

在成都上班的吕歆妍每周末驱车100多公里赶回来,一方面是陪伴父亲,另一方面是“管”这些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让她担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们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

在大院里,90后吕歆妍带着孩子安静地做作业,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醒他们剪指甲、勤洗手等。在微信群里,她和家长保持沟通,那些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能通过微信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宅子的堂屋被改造成教室,吕歆妍买来桌椅供孩子们读书、做作业,院外的一片空地上还有一套滑梯。不少文体用品、设施由吕歆妍的朋友捐赠,她的一些专业领域的朋友还不时来给孩子们上科普课。她发起成立中江县爱加一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来维持日常的活动,每年还为经济困难的孩子捐资助学。

曾在吕家大院玩耍的孩子,现在有的已上大学甚至毕业了,放假回家时还常回到吕家大院,只不过换了一个角色——志愿者。他们在这里陪伴孩子直到他们陆续被家人接走。在喧闹了一天之后,吕家大院再次变得寂静,等待下一周的欢声笑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实习生 李欣怡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