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目前,大部分冬小麦已经进入孕穗抽穗期,西南早一些,已经开始灌浆,“六一”前后就开始大面积开镰收割。在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提到,去年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播种较晚,冬前苗情较差,不过从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夏粮小麦的苗情转化好于预期,夺取丰收还是有基础的。
潘文博表示,主要基于两点判断:一方面是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去年秋冬种经过多方努力,想尽了各种办法,冬小麦基本都种下去了,包括没有出苗的“土里捂”的,面积基本稳定在3.36亿亩。加之春小麦、薯类、豆类等其他的夏收粮食作物面积有所增加,预计今年夏粮的面积是稳中略增的,奠定了丰收的面积基础。
另一个方面是苗情转化升级比预想的要好得多。面对小麦生产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问题,从上到下非常努力。比如,中央财政紧急安排了50亿元资金用于小麦的促弱转壮,全国两会以后又安排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等。
同时,冬麦区大部巧遇暖冬,加之冬前和今春的几场透雨,土壤墒情好,利于小麦的苗情转化升级和生长发育。据农情调度,目前冬小麦一二苗比例87.9%,比越冬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少3.7个百分点,与常年长势基本相当,奠定了丰收的苗情基础。
“我们抓农业生产,丰收一天不到手,心里一天不踏实,工作一天不放松。”潘文博说,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40多天,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关口,夺取丰收还要过五关斩六将。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并指导各地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特别是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的技术措施,攻粒数、增粒重、提单产,并及时做好跨区机收的准备,在小麦收获前,及早检修调修好机具,组织培训好机手,确保颗粒归仓。
“保障口粮安全是有把握的,这个底气我们还是有的。”潘文博强调,我国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去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达到13657亿斤,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483公斤。目前,国家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特别是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是库存的大头,加上今年夏粮小麦生产形势转好向好,且春耕生产开局还不错。因此,“防范风险能力还是很强的,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稳牢,端在自己手中。”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