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日志:心灵“能量补给站”助力“疫情疗愈”

2022-04-21 05:4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小蚊纸”直播间“撸鸠抗隔离抑郁”直播 受访人供图

(上海战疫录)守“沪”日志:心灵“能量补给站”助力“疫情疗愈”

中新网上海4月19日电 题:守“沪”日志:疫情中难免焦虑  “自愈”和“他愈” 守护市民心理健康

作者 高志苗

进入“刘小蚊纸”的直播间,画面主角是一只趴在窗台孵养幼鸟的珠颈斑鸠以及一盆绿植,窗外传来阵阵鸟鸣。

“我直播主题就是‘撸鸠抗隔离抑郁’,封控特殊时期看看大自然会很治愈,我还准备剪个和斑鸠的合唱视频,我唱歌,它鸣叫。”新上海人刘文雯告诉中新网记者。

观察斑鸠的孵养过程成为刘文雯居家隔离的“自我疗愈”。新一轮疫情,“居家”成为上海市民的新日常,如何守护心理健康,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课题”。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接20多通(心理咨询)电话。”上海闵行区莘庄和普青少年服务中心负责人、同济大学兼职心理咨询师周文秀告诉记者。

周文秀进行线上心理咨询 受访人供图

3月8日,周文秀所在的闵行区部分学校实施闭环管理,“闲不住”的她想着可以为闭环管理的人做点什么,于是在视频号分享“疫情心理复原指南”,每天接通至少五通心理咨询电话成了她的居家日常。

周文秀电话的另一端有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有在家上网课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有居家隔离期间吵架的夫妻……“不同的人群我是给出了不同的‘药方’,每个群体都有自己不同的诉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单独服务。”

“同理心”是周文秀“热线电话”中常用到的“策略”,而这份“同理心”更多的是她作为志愿者经历的“反哺”。作为闵行区春申万科城社区志愿者的“大管家”,她和志愿者一起参与到社区扫码登记、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等志愿服务当中。

“每次发布志愿者招募,一两个小时名额就被‘抢购一空’。志愿者的积极性给了我满满的爱和支持,我接收到来自周边的很多能量,所以才有能力不断地去做公益,给与别人心理上的支持。”她说。

周文秀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活动 受访人供图

事实上,早在2020年,周文秀就已经开始了她和志愿者的“疫情疗愈”。她发起的“iWill(海外)志愿者联合行动”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为近5000名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和心理陪伴服务。

“iWill是一张国家专业志愿者的名片,让海外华侨华人有了心理的依靠。在提供医疗、心理、法律上的帮助与支持的同时,我们形成了有爱、互相关怀的氛围,让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知道自己是被牵挂的,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在那里。”周文秀说。

疫情下,心理焦虑是正常现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上海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王振日前表示,在特殊时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增加是普遍现象。封控在家的大多数市民,因为对病毒的担忧、环境的变化、空间的受限等原因,可能会有轻度焦虑情绪,但一般达不到精神障碍的程度。

在王振看来,认识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当的室内运动是有必要的。他建议要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尤其是刷疫情相关新闻的时间。另外要保持甚至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当同事、邻居、社区需要帮助时,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为了守护市民的心理健康,上海也开通了许多“能量补给站”。在虹口区,24小时的“心有彩虹”心理热线志愿服务已上线一个多月;在松江区,针对青少年居家网课期间产生的心理困惑学校设立“解忧小屋”等,邀请学生担任心灵助手,通过信件、绘画、微视频等给予求助同学帮助。(完)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