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每月通报就业工作进展 约谈工作推进不利、进展缓慢的高校

2022-05-07 12:19:4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樊未晨)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2022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6.8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为毕业学生返校及外出求职、面试、实习等提供便利 。

要为毕业年级学生修满学分创造条件

北京市教委提出,要重点关注毕业年级学生选课、修课情况,帮助、督促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课程等方式,为学生修满学分创造条件。对于需要完成专业实验、实习才能毕业的学生,要充分挖掘京内外实验、实习资源,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创造条件。对于涉及学生从业资格认证的情况,学校要特事特办,为学生出具相关证明,尽量降低疫情对学生毕业的影响。各校要合理安排毕业答辩事宜,提早谋划学生毕业和离校安排,做好预案准备,保证学生应毕业尽毕业。

当前仍有部分毕业班学生未能返京返校,企业进京、进校招聘与学生出京、出校应聘、实习不便,对就业工作带来影响。北京市教委提出,各高校要根据疫情防控措施变化情况,敢于担当,精准施策,及时为毕业班学生返校及外出求职、面试、实习等提供便利。

引导未返京毕业生就地就近择业就业

北京市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帮助更多毕业生知晓各项促就业政策。按时组织毕业生收看教育部24365公益直播课,通过就业指导课、形势政策课、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毕业生宣传解读政策。主动邀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同志走进校园,举办专场宣讲会,介绍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北京市将开展“永远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百场系列宣讲活动。加大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发动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及专业课教师,通过宣讲、座谈、谈心谈话、走访等形式,宣讲到每个毕业生,主动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先就业后择业。引导未返京毕业生就地就近择业就业。结合本校实际为到基层、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对困难群体未就业毕业生按每人不少于5次的标准推荐岗位

北京市教委提出,将继续以“线下+线上”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并将组织开展“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支持企业进校招聘。进一步开拓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和行政助理岗位,增强岗位吸引力。落实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做好各类选调生、乡村振兴协理员、社区工作者等招录工作。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高校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残疾、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台账,“一生一策”提供精准指导服务,对困难群体未就业毕业生按不低于全校就业岗位的平均数或每人不少于5次的标准推荐岗位。落实“宏志助航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提升项目培训效果。配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做好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并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

同时要坚持以征集高素质兵员为核心,落实好“两征两退”工作任务,在保持大学生征集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毕业生为重点的精准征集,高质量完成本校征兵任务。

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及创业成果认定办法,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

北京市教委将继续完善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为入驻市级大创园的毕业生创业团队提供3年免费场地支持。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办的以创业为主导的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统筹好“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要求各校加强本校创业园建设,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及创业成果认定办法,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创业经历、创业成果符合条件的免修创新创业实践、实习实训等教学课程并按规定计入学分;鼓励将国家和市级创新创业赛事获奖情况作为推优、推免的参考依据;鼓励学校将创业组织发起人或主要创始人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创业成果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申请毕业或学位。

据了解,从5月份开始,北京市教委将适时调研、检查各高校工作落实情况,每月通报就业工作进展,对工作推进不利、进展缓慢的高校进行约谈。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