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图尔荪塔吉·伊敏和64岁的布艾西汗·阿布地位力身着艳丽的花裙,每人花了9元钱,从洛浦站上车,52分钟后在策勒站下车,体验了乘火车出行;23岁的卡米力江·买提亚森第一次走出和田,他从策勒站上车,要去巴州若羌县打工,行程764公里……
6月16日10时53分,新疆和田至若羌的5818次列车首发。车上的乘客对此次旅行期待已久。
(相关资料图)
和若铁路的通车,结束了新疆和田地区洛浦、策勒、于田、民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五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7团、38团、225团不通火车的历史。和若铁路与已通车的格库铁路、南疆铁路、喀和铁路贯通连接,共同构成长达2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使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
于田县大学毕业生赛皮丁·买吐送喜欢生活的仪式感,他坚持等到和若铁路开通,才和好友一起坐火车去乌鲁木齐找工作,“这是铁路沿线百姓期盼已久的时刻,感觉能为我的人生增加好运气”。
他们的上铺是46岁的于田县兰干乡农民帕坦木罕·买提尼亚孜,因为忙于种植葡萄,加上距离遥远,上次去416公里外的且末县姑姑家还是10年前。躺在卧铺上,帕坦木罕感到“非常舒适”,她说:“有了火车,不再害怕出远门了。”
和若铁路开通以后,沿线群众乘坐5818次列车可直达若羌、库尔勒、乌鲁木齐。
火车在沙海绿洲间行走,唤醒了河北保定学院支教老师李桂枝关于沙漠路途的记忆。
22年前,李桂枝和同学从河北保定出发,一路向西,乘坐三天三夜火车抵达库尔勒,一路上绿色越来越少,她的心情愈发悲凉。他们没想到,从库尔勒到天边小城且末,还要乘坐两天汽车,一路向南穿越沙海。
李桂枝和支教老师们留在且末教书育人,一待就是22年,他们说:“一辈子留在沙漠,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沙漠。”
由于路途遥远,她以前平均3年才回去看望一次父母,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且末县建成了机场后,又通了火车,出疆铁路不必绕道吐鲁番或乌鲁木齐,路程缩短了1000多公里,拉近了各省和新疆的距离。”
登上首发列车的,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和若铁路建设者。
和若铁路全长825公里,其中534公里分布在风沙段落,占线路总长的65%,主要风季长达7个月,沙害严重。
“沙漠铁路,最大的危害就是风沙。如何拦截漫天飞沙,阻止沙害上道,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最大难题。”中铁一院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和若铁路总设计师杨宝荣说。
新疆铁路部门在国内率先提出“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理念。和若铁路沿线风沙来源、移动速度、输沙量等情况十分复杂,风沙防治首先通过线路方案的合理选择,最大限度地消除风沙对铁路运营的影响,对于无法绕避的区域,提出了以桥代路、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工程防沙的不同治沙措施。
据了解,仅若羌到和田之间的线路区域内,设计师就研究了几十条不同走向的设计方案。
杨宝荣说:“从环保优先的角度,我们在瓦石峡河采用延长铁路桥的方式绕避了一棵树龄较大的胡杨,另一段线路还完全绕避了尼雅国家湿地公园,绕行约10公里。方案致使铁路必须经过一段严重的风沙段,工程投资也会比直接穿越湿地增加1.08亿元,但是完整地保护了脆弱的湿地生态,使其免受工程建设带来的破坏。”
“825公里的距离,是勘测设计人员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其中包括无人区。”和若铁路路基设计负责人赵加海说。他们曾经进入沙海勘测,遭遇了沙尘暴,一米以内都看不清人,花了几个小时才走出来。
如今,在茫茫大漠中,和若铁路飞驰在依木拉克过沙桥上,架空的桥梁如同一条钢铁巨龙。
为了防沙治沙,工程人员修建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种植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乔木1300万株,在和若铁路沿线的大漠戈壁中织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飞驰的列车上,参与项目建设的巴州知林治沙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知林感慨地说:“当看到这条沙漠铁路绿色走廊时,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刘知林打开手机里的一套全自动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控制防护林带的滴灌开关,让维护人员免于长途奔波,节省人力成本。
当天,中铁十四局项目部员工李雁带着4岁多的女儿平平乘坐了这趟首发列车。小女孩一岁半就跟着妈妈来到新疆,3年来从未离开过且末项目部。为了安心工作,李雁还把母亲接到新疆照顾孩子。平平在且末上幼儿园,和各民族孩子一起成长。项目即将结束,李雁心情复杂,“既骄傲又不舍”。
在首发列车上,新疆和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尽忠专门带了一台单反相机,准备记录沿线优美风景。然而直到下车他都无暇拍照,一直有人向他询问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故事。王尽忠即将退休,和若铁路的顺利通车,像是纪念他40年铁路建设生涯的一件礼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