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4日讯(记者 杨秀峰)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比例均将进一步提高。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指出,2030年前,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转;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初步解决。
《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在推进绿色低碳建造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培育100个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推广建筑材料工厂化精准加工、精细化管理,到2030年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损耗率比2020年下降20%。
对于既有建筑,《实施方案》指出,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坚持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推动城市更新,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
《实施方案》还提出,开展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构建集约节约、尺度宜人的县城格局。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组团式发展。每个组团面积不超过50平方公里,组团内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每平方公里1万人,个别地段最高不超过每平方公里1.5万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