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 通讯员 潘万齐)8月9日,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在江西兴国举行竣工仪式,这标志着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兴国号”成功首发。
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实验线竣工仪式现场。 潘万齐/摄
该磁浮空轨由江西理工大学、中铁六院、中国中铁工业等单位共同研发、设计、制造,是世界上首次实现永磁悬浮与空轨技术的完美结合,有望成为一种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性价比最优的品质化、个性化、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具有绿色、智能、安全、经济的显著特点。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斌表示,江西理工大学联合中国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科工集团成功攻克了悬浮转向架结构、导向结构、直线电机牵引驱动、基础制动等技术难题,首次将永磁悬浮技术应用于空轨车辆制造中。“兴国号”车辆总体设计体现出著名将军县的红色文化基因,被誉为“红轨”,列车头部两侧56颗五角星,代表着56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熊熊燃烧的火炬代表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兴国号”车辆外观。 谢峥/摄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轨技术的国家。为了攻克空轨技术难题,中国中铁工业于2018年正式立项空轨成套技术研发项目,中铁科工集团于2020年底完成研发任务并掌握了空轨全套技术,拥有专利17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编制住建部《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并建成湖北首条空轨试验线,累计平稳运行8000公里。
据中铁科工集团空轨事业部总经理徐国学介绍,从“空轨”到“红轨”,转向架由轮胎变成永磁铁,无需耗费电能,通过永磁特性即可实现车辆悬浮,零摩擦运行。为了解决列车行驶过程中永磁悬浮高度不断变化的关键难题,研发团队研制出可浮动偏心轴导向轮结构,让永磁悬浮空轨更安全、更智能。
江西兴国县永磁磁浮技术工程示范线全长800米,2车辆编组,定编88人,设计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作为国内第一条永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示范,该项目兼具科研创新性、挑战性和示范性,其顺利推进对于发展江西当地稀土永磁产业链和红色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悉,“红轨”涵盖了永磁材料、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智能制造、电机驱动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科技部在“十四五”“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重点专项中,将“低成本中小运量磁浮客货运输系统技术与装备”项目列入了项目指南,计划于2024年启动。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