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看点:追梦火焰蓝·守护万家灯火丨燃星点“火焰之蓝” 守千户“萤火之光”

2022-08-12 21:25:55     来源:光明网

西江千户苗寨的街道,人来人往。偶尔有盛装的女子走过,环佩玎珰。


(资料图)

宋伯伯一身黑衣,一双布鞋,一手举锣锤,一手拎着锣,穿行在陌生的人群中。他今年73岁,是苗寨中的“鸣锣喊寨”人。一日两次,锣响三声。他每天走过寨子的街巷,用苗语示警村民防火,已经有五六年了。宋伯伯告诉记者,叔叔去世后,自己便接了他的班。“意思就是,你们要搞好一点,不要大意,不要烧火,小心引起火灾。”宋伯伯说。

宋伯伯居住的西江千户苗寨,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已有600余年历史。苗寨共有房屋1580栋,常住人口1446户,6100余人。然而,依山而建的木质吊脚楼,密密层层,连甍接栋。“老百姓吃过苦头,一烧就是火烧连营,几十年的心血就没了。”雷山县西江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副队长李健说。防火,成为了一道难题。

首先考验的,就是消防队伍的快速反应。观景台和白岩设有两个消防观察哨,可将苗寨全貌尽收眼底,每天都有4名消防专职员在这里轮流守望,第一时间对火情动态作出反应。“每天电话太多了,游客打电话去值班室,值班队长就直接调遣值班人员去。”李健说。更多的时候,电话那边不是火情报警,而是游客求助。捡手机、寻物品。队员将一张张任务汇报图通过手机发送给李健,“这些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我们每次都能圆满完成。”

黔东南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其次便是消防基础设施的改建。“最怕的还是这个电,电线在木质的墙体里面,老鼠咬掉皮,自家是看不到的,我们去检查才能看见。”李健说。于是,全村每户配备了灭火器,户内、户外改造了电网线路,寨内也开始使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我们有智慧消防这个平台,它可以监控、操控自动消防设施。下面的值班员看屏幕,就可以调配实现自动化报警、自动化灭火。”李健介绍。村寨中现安装集中报警或手机接收信号的联网式报警探测器11000余套、自动喷淋系统14500套、软管卷盘2500余套、电气灭弧装置1536套。以后,村落中的木屋还会涂上防火涂料,防止火情蔓延。

村民防火意识的建立也同样重要。“鸣锣喊寨”的方式自古便有,原归属“寨老”,也就是一寨之长掌管。有要通知村民的事情,寨老便会下达指令通过“鸣锣喊寨”广而告之。现在,“鸣锣喊寨”作为防火宣传的重要途径,已经制度化。村寨明确“鸣锣喊寨”专职员2人,早晚各一次,并要求记录签字。除此之外,苗寨中还有“古歌队”,时常走街串巷,宣唱“消防民歌”。“唱下来不到两分钟,所以叫‘两分钟宣传法’。我们还有双语广播,分别为苗语和普通话。”李健介绍。

西江村鸣锣喊寨记录 穆子叶 摄

“千户苗寨”是贵州省雷山县的整体缩影。

雷山县境内,世居苗、汉、水、侗、瑶、彝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2%,多居于木质连片的传统村寨中。为了防火,雷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先后部署开展“今冬明春”、“百乡千村”、“农村查电防火”、“农村电气产品专项整治”、农村“百日会战”、“敲门行动”等13个农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轮番检查排查村寨3172个次,检查农户107423家次,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万余条。

“大队在西江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火消防设施的提升改造。农村的防火三大法宝‘消防水池、机动泵和义务消防队’以及水改电改现在遍布西江,100米之内就有消防栓。装不了消防栓的地方,就调动快反分队,把机动泵放到相应的地方。”雷山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罗捷介绍。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县2020年以来投入大量资金完善12个村寨常高压给水系统,并给71个木质连片的村寨实施水改建设。为27个50户以上村寨配备了43台消防机动泵及配套器材。完成7个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实现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全覆盖,完成125个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志愿消防队建设。

除了灭火防火,“火焰蓝”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等人上门”变为“主动登门”,共计上门服务2000余家次,义务清扫城区街道50余次,义务送水200余吨。2020年以来,大队先后接警出动258次,出动消防车736辆次,出动人员4759人次,抢救被困人员347人,疏散群众62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1.5亿元。

黔东南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鸣锣喊寨’接班人已经选好了。是两位退休的老队员,熟悉寨子里面的情况和消防宣传。”李健介绍。未来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铜锣声还会继续回荡在这片村寨中,守护千户“萤火之光”。

千户苗寨夜景 穆子叶 摄

(记者 穆子叶)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