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国家版本馆主书房。主书房前采用了龙泉青瓷做成的巨大扇屏。林作祯/摄
由王澍设计的杭州国家版本馆,体现了“现代宋韵”。
(资料图片)
在废弃矿山里建起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库房,被薄薄的山脊掩映得恰到好处,远远望去似乎是建在山顶的一座阁楼,具有宋画的意境。
当机会降临时,王澍无比兴奋。这位捧回建筑界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个中国人,要面对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也是巨大的挑战——设计杭州国家版本馆,这道命题作文的核心是“现代宋韵”。
不久前,国家版本馆正式落成,它被誉为“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精品传世工程。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版本和中华文物将保藏于北京总馆和杭州、西安、广州3个分馆,永续文脉。
不愿做仿古建筑
宋代没有留下园林,甚至在宋画上也几乎没有,但在南宋都城杭州,这似乎又不是毫无根据可循。王澍展示了几张拍摄于半个世纪前的黑白照片,杭州西湖的群山层层叠叠,几乎看不到建筑和人的痕迹。“这不就是‘宋韵’?宋画里的人和建筑,不都是只隐隐露出一点点吗!”坐在新落成的这个让人惊艳的建筑里,听王澍讲杭州国家版本馆第一堂学术讲座的学生,有人悄悄低语。
“那是一个曾存在过,在整个国土连绵不绝,有山水绘画般审美质量的生活世界。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个如画的世界仍然几乎完整地存在着。”在王澍看来,破解“现代宋韵”这道命题,离不开用现代建筑语言,来修复人和自然的关系。他不愿意做仿古建筑,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王澍直言:“我们需要以这一代人的语言,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诠释。”
废弃的矿山中设计出宋韵建筑
然而他接到的那块地,看起来实在和风雅宋韵毫无关系——这是杭州郊区一座废弃的矿山。为了开山取石料,山中间被掏成了一个坑。山一边是绿的,一边好似悬崖,只余残破的一点小山头。这块地的特点是南边比北边高5米,如果要把整个地调成水平,要挖大量的土方,工程造价会非常高。
王澍却在那残破的小山头和石壁里,看到隐隐透出的宋画“大山之相”。“园林是立体的山水画,没有主峰就没有灵魂。你看,那就是主峰!”王澍一锤定音。
宋代留下了一本书叫《营造法式》,它讲的是大型工程的预算控制,也是宋人的智慧。王澍认为这应该被很好地继承。就在团队进行设计时,良渚申遗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照未来的规划,这一带必须限高。如何在有限的高度和地块上完成版本馆要求的建筑面积,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巨大难题。幸而,王澍在宋画中找到了破解之道。他把一部分库房建在废弃的矿坑里,省掉大量建筑成本。拔地而起的8层建筑,被那片残留的薄薄山脊挡掉大部分,更妙的是,从入口和主书房的角度去看,库房好像是直接建在山头上的一座小阁,非常轻盈;又和不远处南池水面上的亭台呼应着,仿佛是一幅宋画。
穿过山体入口,乘坐电梯到达阁楼顶层,放眼四顾,远处是大片开阔的原野,而近处则是一片“茶山”。如果没有专门介绍,游人不会发现,这片“茶山”之下,竟然是版本馆的库房。这5万平方米的库房,完全建在废弃的矿坑里,是王澍探索“修复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一种尝试,是“补山”的概念。而“茶山”的外貌,最后在他建议下,专门找了茶叶方面的专家来参与设计,满山的龙井茶树再现宋人的淡泊悠然。
建筑,就是构建一个新世界
王澍曾描述他对建筑营造的探索,是构建一个世界。他对宋画进行研究,并尝试将其转化为建筑语言,已经过了约20年的探索: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参照过《山庄图》和《溪山清远图》;宁波博物馆借鉴了《万壑松风图》;临安博物馆则是宋画的 “半边山水”结构。这一次,他要进行更大胆的尝试。毕竟国家版本馆总馆和杭州、西安、广州3个分馆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而承担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和版本资源异地灾备中心重任的这4组建筑群,注定是引人注目的。
设计时,王澍曾翻看大量宋画。他看到马远的一张小景,画的是一个文人弹琴,两个人在听。弹琴人身后还摆着一个U字形屏风,屏风上画有松树,形成一个非常建筑化的空间。王澍就想到,在杭州国家版本馆这样一个有严格限高的地方,要形成平远的层层递进,这个关系可以用像屏风一样的层层屏扇去表达,而材质应该是具有宋代风雅和浙江特色的龙泉青瓷。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王澍以青瓷拟玉,呈现文润阁的“润”。
龙泉青瓷一直是王澍很喜欢的材料,最早是因为看到一些被废弃的瓷片,他拿来做了一个小咖啡馆。这一次,团队跑遍龙泉青瓷的窑口,反复试验,最后用特别烧制的4种不同颜色的大瓷片,做成了可以开合的青瓷屏扇。烧制的瓷片自然不可能达到每一片都完全一致,但它体现出来的那种色泽,是在宋瓷上可以看到的那种微妙的润泽和雅致,王澍的夫人、同为著名设计师的陆文宇负责来排列这数万片瓷片,让他们达成类似宋代水墨渲染的效果。
很多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工程的难度。比如,如何让业主和施工方接受青瓷这种手工材质在阳光下的凹凸不平、接受不同窑口烧出的色差和开片,而不认为它不符合质检规范。整个工程,实际是观念的一种洗礼,让人重新接受什么是“自然”。王澍团队还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工艺和控制系统,来保证工人能够不出错地安装这些瓷片;甚至将来某一天,这些瓷片需要拆下来时,能完整地拆下来,流传后世。
非常有意思的是,杭州国家版本馆南大门的入口,并不在中轴线上。按常规设计,大门必然要开在正中间。但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园林的门是正开的,这是一个以文化研究为支撑的理由。王澍说:“当你从正面望向南大门,门会被山挡掉一角,这种‘掩映之美’是非常典型的宋画意境。”
在版本馆的实际建设中,为图纸上没有体现出来的、突出地面的一个小土堆和3棵树,改变了建筑的设计,在这个地方设计了架空的吊桥,把树和山体保留了下来,这种尊重自然的设计,也形成了一种映衬之美。
杭州国家版本馆建成后,许多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们来到这里,他们眼中的这组建筑,不仅仅是个现代的建筑,而是充满了宋人的审美和智慧,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看到了宋代李成的《晴峦萧寺图》,看到了“仰画屋檐”的技巧;著名画家林海钟教授看到了《万壑松风图》;而王澍自己更清楚,有《溪山行旅图》,有《四景山水图》,还有《华灯侍宴图》……
在王澍的设计里,杭州国家版本馆北池,留有表演的平台和观戏的亭台。那是无数次在宋画里出现的风雅意境——有人在吹笛,有人在对面听。这个小小的场景,王澍相信它一定会在将来发生,他笑着说:“或许就在今年的深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