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头条丨生态环境部部长晒出六张图片看环保十年

2022-09-15 21:33:3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相关资料图)

怎样介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年之变,在今天上午“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带来了6张照片。

9月15日,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星轨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说到晒蓝天,我可以给大家展示一张图片。”黄润秋晒出一张照片,这是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夜晚天空星轨图,夜空繁星闪烁,天空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迹线——星轨。

“要拍出这样的照片,一定要空气质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这张图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黄润秋说。

紧接着,他又拿出一张十年来北京 PM2.5浓度的变化图。这条向下的曲线显示,2013年,北京的PM2.5年平均浓度是89.5微克/立方米,到2021年,是33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3.1%,下降了近2/3。

9月15日,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北京PM2.5变化曲线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他还介绍说,北京的重污染天数也从2013年的58天,降到了2021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为止,重污染天只有两天。从“APEC蓝”,到“阅兵蓝”到今年的“冬奥蓝”,蓝天白云在北京几乎已是常态,不再是奢侈品。

北京,是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了51%。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也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谈到治水,黄润秋拿出一张俯瞰如今白洋淀的照片,水清岸绿,碧波微漾。这个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水质过去长期是劣V类,雄安新区设立以后,河北省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2021年,白洋淀淀区以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III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III类的跨越性突破。

黄润秋说,白洋淀里,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也在逐渐得到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华北平原的明珠重放异彩。

9月15日,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彩鹮和海南长臂猿的照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黄润秋拿出的第4张照片,是珍贵的动物影像。照片里,是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彩鹮,和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彩鹮的再次出现,以及海南长臂猿种群的不断扩大,正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的拯救工程的成果。

十年间,我国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有效巩固了生态安全屏障。

“褐地”变绿地,上海市普陀区桃浦地区的土地修复,得到黄润秋点赞。他在发布会晒出的第五张图是城市绿地。他介绍说,那是桃浦工业区旧址,1954年建成的化学工业区,曾经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很重。这些年,上海对腾退的污染地块,采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园林造景相结合的方法,规划建成绿地,成为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生态修复的标杆。

“虽然当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变化,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底子依然薄弱。”黄润秋说。

这十年,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2015,被称作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年生效实施,生态环境领域现行法律现已达到30余部,“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民法典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黄润秋介绍,2021年,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是新环保法实施前的1.6倍。2013—2021年,人民法院审理的以污染环境罪定罪的案件年均超过了2000件,而2013年之前每年也就是几十件,少的时候就是一二十件。

第6张照片,是违法排污的现场。原来,一些企业利用暗管,从地下向海里排污,而这样的情况一般很难被发现,但在红外成像仪下,暴露无遗。

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恶意违法企业精准打击。如今,环境执法部门利用遥感、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以及走航车、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化执法装备,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问题发现机制,精准识别问题和线索,大大提高了对恶意排污行为的发现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5日电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