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海太长江隧道开工

2022-09-29 06:41: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按照规划,海太长江隧道连接苏州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市海门区,计划工期为6年,预计2028年建成。图为海太长江隧道效果图。


(资料图)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扮演着拉动经济发展“火车头”的重要角色。

自2018年11月,国家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从共享公共服务到合作共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从推动产业集群到打破行政边界,长三角区域各大城市之间的沟通联系愈发紧密。

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建设领域,长三角区域也在进行快速发展与深耕。近日,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联合体设计的全国最长最大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正式破土开工。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海太过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公铁复合过江通道。

记者了解到,此次开工的海太长江隧道(海太过江通道公路部分)起自沪陕高速江苏段,经南通海门以盾构隧道形式越江,在苏州太仓上岸,止于沪武高速常熟段。计划工期为6年,预计2028年建成。

“海太长江隧道全长约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公里,盾构横断面外径16米,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从海门南互通立交至碧溪互通立交段,含过江段隧道部分的设计时速100公里,其余路段设计时速120公里。” 铁四院海太长江隧道总体设计负责人张迪介绍,该隧道是目前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运行速度最高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事实上,在斩获多个“全国第一”背后,海太长江隧道克服了诸多设计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施工建设做准备,在中国铁建首席专家、铁四院总工程师肖明清的技术领衔下,铁四院研究团队招募近60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参与专题研究设计方案。

据悉,早在研究探索阶段,铁四院研究团队就开展了“交通量预测、通航影响、防洪影响、环境影响、用地预审”等超过24项专题支撑研究结论。

“在设计过程中,海太长江隧道共开展了60余项专题研究,对隧道结构及防水与防火一体化、防灾减灾、绿色低碳、施工与装备和智能建管养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张迪介绍说。

与此同时,铁四院联合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防水与防火一体化研究”科研攻关,在隧道结构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铁四院研究团队提出了“管片与内部结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参数,保证了管片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役性能,并研发了“DDCI+斜螺栓”双道连接的管片纵缝构造方案,大大提升了对水下软土段隧道接缝变形的控制。

“我们还研制了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防火材料,提出了烟道板、防撞侧墙等内部结构防火一体化结构新型式,成功解决了结构抗火设计问题。”张迪补充说,“此外,创新性的管片接缝弹性密封垫表面微结构防水与防气技术,优化了双道密封垫防水体系,有效提升了高水压盾构隧道的防水稳定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技术创新经多种试验校验,已应用于结构设计,为海太长江隧道的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按照规划,海太长江隧道连接苏州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市海门区,其建设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跨江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等具有重要意义。

“天堑变通途,快捷通沪苏”一直是长三角区域老百姓的梦想。有分析指出,海太长江隧道穿越长江、贯穿南北,建成后,将会让上海和苏南真正实现同城化,推动很多长三角区域城市实现由“靠江靠海靠上海”向“通江通海通上海”的根本性转变。

“长江是世界上最黄金的内河水道,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枢纽港口,也是全球第一大港口。”张迪总结说,“过江通道把上海和南通‘打通’,有利于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大湾区,对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统一全国大市场都将有推动作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