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唐泽源执行采访任务。 右图:唐泽源进行射击训练。受访者供图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在武汉大学的操场上,每当夜幕降临,就会传来国旗护卫队整齐响亮的训练声,2022级法学院本科生唐泽源总会忍不住驻足观望。这些新队员青涩的面孔,让她仿佛看到了两年前,刚成为一名新兵时的自己。
来自“985”高校的女兵
(资料图片)
2020年初秋,这个来自广西贵港的00后女生选择离开大学校园,前往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军区某团,成为一名战士。
从“985”大学中断学业入伍,起初,唐泽源的父母坚决反对。两年里,她用实际行动让父母相信,在部队的磨炼,成为青春年华里“最宝贵的收获”。
唐泽源的父亲是一名退役老兵。从小,她最感兴趣的,就是听爸爸讲部队的故事;家里书柜摆放最多的是军事小说。曾经,还是一个小女孩的她,偷偷地对着镜子敬军礼;在角落里,自顾自学着电视中的样子踢正步。那些无人注意的角落,见证了她对军营最初的向往。
2019年高考时,由于种种原因,唐泽源没能去梦想的军校就读。但当兵的念想,一直埋在心底。
进入武大,学习之余她关注着征兵信息;同时自学高中物理、化学知识,想要补上理科短板。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坚持每天在家晨跑,提升体能。
申请表填下“艰苦边远地区”
2020年3月,获悉征兵信息后,唐泽源报了名。在意愿表上,她填下了“艰苦边远地区”的选项。
“不行!部队和你想象的不一样,那里很苦。”父亲的意见,让她意外。她猜想爸爸是疼惜女儿。可如果不去,她感觉“会后悔一辈子”,从小是“乖乖女”的她,这一次决定“我行我素”。
“不让青春留遗憾,你看我到底行不行。”接到入伍通知书后,唐泽源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她独自背着行囊,到武装部报到。在役前训练基地,作训参谋告诉她,她被分到了新疆。
2021年3月,唐泽源所在部队接到调令,前往喀喇昆仑高原某地驻训。
喀喇昆仑高原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平均海拔5000米,常年冰封雪裹,平均气温零下30摄氏度,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谁都不知道高原会发生什么”,请战书、决心书、家书,是战士们上高原前留下的文字。出发前,唐泽源在日记本里写下了遗书,她并不害怕,反而充满了渴望,这是“一名战士对使命的期待”。
海拔5000米,和战友在一起
从驻地一路向西,乘军车翻越重重雪山达坂,再驶过数不清的回头弯,一路上,从小晕车的她感觉“天旋地转”,胆汁都吐了出来。抵达点位一下车,她只觉缺氧,走两步都会喘,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
第二天,身体稍有好转,她便和战友一起搬物资,“部队刚上高原,很多地方都需要人手,我不能拖后腿”。
跟着老兵,唐泽源渐渐可以在下雪时辨别出方向,可以和男兵一样顶风冒雪在野外架设天线。夜训到凌晨1点,一次次掷手榴弹突破身体极限,和男兵一起冲山头、挖掩体……不久,整个连队流传着“这个姑娘体能好”的佳话。
唐泽源在武大读大一时学的是新闻类专业。不久后,她成了一名兼职新闻报道员。
训练之余,出外勤、抬摄像机,成为她的日常。在师傅的带领下,她白天出外勤,晚上加班学业务,常常忙到深夜两三点。
和战友一起,唐泽源守过凌晨3点的夜哨,也曾在早上6点接到报道任务。“我见过喀喇昆仑高原任何时候的模样。”她骄傲地说。
高原极寒。战士们的心是火热的。
除夕之夜,战友们一起守岁看春晚;遇到训练瓶颈期,班长耐心陪伴;生病住院时,战友悉心照料;食堂打饭时,大家先给出外勤的战士留饭。高原上同甘共苦的战友情,润泽着唐泽源的心田,她感觉“高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守着守着就会喜欢上她”。
她决心用专业所长,为这里留下些什么。
唐泽源的战友万鹏和赵珊,是一对结婚不到4年的夫妻。赴高原驻训前,部队考虑到双军人家庭的特殊性,允许夫妻中一人在后方留守,照顾家庭。但夫妻二人一番争论后,最终决定一起上高原,将两岁的孩子留给老家的父母照顾。
夫妻二人和孩子聚少离多,常常一年才回家一次。有一次回家,孩子只认识照片里的爸爸妈妈,认不出现实中的爸爸妈妈。“可我们是爱人更是军人,应该冲锋在前,缺了谁都不好。”这对夫妻这样解读自己的选择。
深受触动的唐泽源把他们的故事写成报道,打动了许多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革命爱情最甜蜜”……网友纷纷留言。
我守护的这个地方,离天空很近
这样的故事在高原官兵中,并不是个案。唐泽源自己也经历了与亲人的告别。
“我守护的这个地方,离天空很近,星星很多,蓝天映衬下的雪山很美,我想,外公会喜欢这个地方的。”2021年5月的一天,唐泽源正在高原驻守,突然接到外公去世的消息。含着泪,她在战地日记里写下这段话。
外公也曾是一名军人。这位老兵弥留之际的心愿,是让孙女带他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2019年夏天,得知孙女考上武汉大学,老人身体抱恙仍特意将她从广西贵港送到了江城武汉。这也是外公一生中最后一次远行。
她想起当初自己不顾父亲反对入伍,为此还第一次与父亲发生了争吵,心里也一度“不太好受”。但直到半个月后,在与父母的通话中她才得知,父亲曾驾车上百公里来到另一个市区,只为远远看一眼正在集训的女儿,然后离开。“那时爸爸其实已经默认了我的选择,但不忍打扰,担心惹我分心。”
她把家人的牵挂化作军旅时光不断前行的动力。入伍一年后,唐泽源拿到了“四有”优秀士兵和嘉奖。喜报寄回家,母亲整整齐齐地放好。唐泽源不知道的是,在家乡,爸妈时常以女儿是一名“边防战士”而骄傲;弟弟妹妹告诉她,以后也要当“像姐姐一样的军人”。母校的学妹,也向她打听入伍的条件。
“战士连死都不怕,学习上的困难也没什么好怕的”
如今回到武大校园,在重新思考了未来规划后,唐泽源换了全新的专业。昔日的同学已进入毕业季,自己两年没碰过课本,她坦言“压力不小”。
曾经的室友蹇斯琪“看好”她。在蹇斯琪眼中,唐泽源单纯、质朴,和其他女生一样,她会在减肥和“想吃零食”之间挣扎,会在朋友圈吐槽自己骑车不小心摔跤。但她也是一名“天生的军人”,意志坚定,自制力极强,“这正是现今非常珍稀的品质”。
仿佛一切从零开始,眼下,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唐泽源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想起两年军旅生活,她觉得“战士连死都不怕,学习上的困难也没什么好怕的”。
每天早上6点50分,唐泽源准时起床自习,上完课继续自习,每晚学到凌晨1点后。正如她的微信签名,“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张子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朱娟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