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三棵树机务段有这样一名25岁的火车司机,别看年纪不大,却已经做了近20年的志愿者。
(资料图片)
他叫刘小千,2019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机辆工程专业毕业,如愿以偿分配到了三棵树机务段,成了一名开火车的“准大车”。
刘小千出生在铁路世家,祖父刘英贤是铁路桥梁工,曾参与过京哈线陶赖昭铁路大桥、拉滨线拉林河大桥等许多特大铁路桥梁的改造施工和维修作业。哈尔滨的网红桥松花江铁路大桥、滨铁路桥梁博物馆也都曾留下祖父年轻时的奋斗身影。今年50岁的父亲刘海涛也曾是一名开过蒸汽、内燃、电力机车的全能型优秀火车司机,后来因其出色的技术转入管理岗位。
为人谦逊的刘小千,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很快脱颖而出,不但成了一名车间兼职教师,还被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授予了“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火车头后面拉的是旅客,咱可得仔细啊!”小千说,祖父的告诫他一直都记得。
传承是无声的,三代铁路人传承的不仅是对铁路的热爱,还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父亲刘海涛说,幼年时家附近就有一座敬老院,住着五保户和烈军属。那时,家里并不富裕,父亲、母亲却常去敬老院送米送面,帮他们改善。2000年,刘海涛接过父亲手里的水果、食品,开始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吃送喝。2007年,刘海涛组建了“一米阳光”公益团队。一晃20年过去了,团队已经从1人壮大到200多人,先后捐资帮助了3000多名贫困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受助人群达万人次之多,他们的事迹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华总工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报道和表彰。
刘小千三四岁起就坐上父亲的面包车进敬老院。慢慢地,他也成了父亲的小帮手。特别是逢年过节,刘小千从不赖床,早早起来,帮着父亲装车,到了敬老院给老人们讲故事、唱歌。父亲给老人们理发,他就帮忙扫地上的碎头发;父亲给老人们包饺子,他就揉面团;父亲给老人们剪指甲,他就一旁背诗给老人们听。父亲去贫困家庭给要失学的孩子送学费,也会带上他。
小千是“双职工”家里的孩子,按理说玩具应该挺多,吃穿也应该不错,但是他却在同龄孩子里显得有点“穷酸”。因为家里很大一部分钱拿去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花了,还给周边县市的贫困儿童当了学费。有一年过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放鞭炮,小千却只能眼巴巴看着。刘海涛见状,于心不忍,掏出100元递给小千,让他去买鞭炮。没想到小千却推回去:“爸,那东西没用,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交学费吧……”
2007年的一天,10岁的刘小千偶然看到父亲拿回来的一本叫《春蕾行动》的宣传册。他忽然郑重地向父亲说道:“我要把我的压岁钱给他,让他上学!”他指着画册上的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孩。打那后,刘小千每年的压岁钱都捐给了需要助学的儿童。
上了大学的刘小千,在学校勤工俭学,放假回到哈尔滨就到超市打短工,去早市夜市摆地摊。大学同学都纳闷,你父母都是在国企工作,不至于缺钱吧。他们不知道,4年大学期间,刘小千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加上打工赚的5000多元钱,都捐了出去。2019年8月26日,刘小千拿到了成为一名准火车司机后的第一份工资,3237元。还没等“捂热乎”,他就拿出2000元,通过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一次性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
两代火车司机,传承着一个公益梦。父子俩都忙,小千“走车”回来,除了去周边的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访贫困生,还要帮助父亲料理“一米阳光”的日常管理。帮父亲整理资料就是其中的一项,大小不一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被资助学生信息档案,给贫困学生回信……刘小千忙得不可开交。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助学的孩子们邮来的信封上,地址没变,收信人却不知不觉从“刘海涛”变为了“刘小千”。每当小千看到这些信,无论是“田字格”还是横格纸、稿纸、白纸,也无论是铅笔字、钢笔字,还是电脑“打字”,他都很激动。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信中写道:“小千叔叔,我妈妈生我14天的时候我爸爸就去世了,我妈妈抚养我们三个孩子,家里只有十亩地……后来,碰到了叔叔您,我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我要加倍努力,考上大学,未来帮助像我一样贫苦孩子。感谢您,我永远的榜样!”而当他看到由当地妇联转回的《“春蕾桥”资助儿童登记表》的“学校鉴定”栏处写着的“该生学习优秀,诚实守信……深得学生和老师的喜欢”,他说,自己心里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小千也成了有名的“破烂王”,亲戚朋友、单位同事搬新家、换新房,闲置的、淘汰的彩电、冰箱、洗衣机都成了他的最爱。西瓜要捡,芝麻也不放过,连同事家里淘汰下来的暖水瓶他也不放过。他说,这些东西送到贫困学生家里,能解决大问题。
不抽烟不喝酒不穿名牌,做公益的小千,也成了同事们追捧的“明星”。年轻的火车司机们纷纷加入了“一米阳光”,与刘小千一道开着火车奔跑在公益路上。
通讯员 李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