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 杨月)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主办方供图
社会在快速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成年人不可避免会卷入其中。为对数字社会发展与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课题组于2021年,在全国针对6~18岁的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733份,家长问卷19804份。本次调查旨在勾勒出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空间的学习、娱乐和社交特点,以及互联网使用对其思维认知、情绪心理、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报告发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会影响未成年人上网动机、上网活动频率和网络沉迷情况。其中,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影响未成年人的上网动机强度,父母对子女越了解、亲子互动越频繁、亲子关系越是亲近,未成年人会越少依赖网络使用来满足心理需要,上网动机减弱。
比如,调研发现,亲子关系亲近的未成年人将互联网作为重要娱乐途径的比例下降20.31个百分点,作为自我表达媒介的比例下降12.74个百分点,作为寻求志同道合伙伴重要途径的比例下降14.37个百分点。
这次调研还发现,亲子关系还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网络活动,父母对子女了解程度高的时候,孩子经常或总是玩游戏的比例降低5.61个百分点,经常或总是看短视频比例降低8.80个百分点;父母和孩子关系亲近的时候,孩子经常或总是玩游戏的比例降低10.79个百分点,看短视频比例降低13.00个百分点。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调查显示,良好的亲子关系还是降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关键因素,父母之间关系很好的孩子,和父母关系很不好的孩子相比,其网络沉迷风险会降低9.49个百分点;而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和父母很少吵架的孩子相比,其网络沉迷风险会提升22.47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家长的榜样作用对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每天玩游戏或看短视频时长较长(3小时以上)的家长,和不玩游戏或不看短视频的家长相比,其孩子有网络沉迷风险的比例分别高出5.36和11.10个百分点;和用时较少(1小时以内)的家长相比,其孩子网络沉迷的风险也会分别高出5.22%和8.83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还提到,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风险与首次触网时间和网络活动类型有关,男生、农村未成年人和高中生网络沉迷风险更大。学校融入度高、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强、学习成绩满意度高和未来信心强,是防止网络沉迷的保护性因素。感知互联网对自己的重要程度高和学业压力大,则是发生网络沉迷的危险性因素。蓝皮书发现,被同伴排斥、亲子关系不良的未成年人容易将互联网作为“港湾”,但这种补偿性的满足,始终替代不了线下与人相处所带来的满足。因此,对于网络沉迷的未成年人,应从学校、家庭环境入手,通过改善同伴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氛围,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降低互联网对他们的重要程度,从而降低网络沉迷风险。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