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沪”,他们是来自河南的“男”丁格尔

2022-05-14 05:14: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在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李博团队在护理危重患者。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中新网郑州5月13日电 题:共同守“沪”,他们是来自河南的“男”丁格尔

作者 王宇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上海疫情暴发后,为了让这座繁华的城市尽快恢复生机,河南共派出1236名医护人员(包括转运队)前往支援,其中就有许多“男”丁格尔。

在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之时,中新网记者连线了几位奋战在“疫”线的“男”丁格尔们,听他们讲述援沪故事。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李博是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科护士长,他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支援上海“请战书”:“我愿随时服从组织安排调度,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4月3日,医院决定由李博担任援沪医疗队护理领队,带领250名具有多次抗疫经验的优秀护理骨干驰援上海。其中男护理人员25名。

常言说,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援沪医疗队刚抵达上海时,遇到了诸多不适应,李博的态度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过多停留,李博立即带领护士长和院感专家到方舱医院实地探访,参与病区整改、轮班值守、建章守制等工作。

李博接管的是上海张江方舱医院里最大的方舱。由于进舱队员较多,队员每次出舱等待时间都比较长。为了让队员可以尽快安全有序出舱回到驻地休息,李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协调,最终在符合院感的前提下,将原有的一脱区扩大为同时可以容纳6个队员进行脱卸的空间,队员出舱时间大大缩短。

张江方舱医院患者多、护理人员少。面对这一问题,如何迅速建立一个“护患和谐体”,是非常大的挑战。

通过不断探索,李博发现病人当中有许多党员和爱心人士,如果把他们都组织起来,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向上级请示后,我们在方舱内建立了‘病友临时党支部’和‘志愿者团队’,没想到,党员志愿者很快就充当了方舱医院护患之间的润滑剂。”李博说,这个举措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截至“5·12护士节”当天,李博已经在张江方舱医院工作了39天。他在电话里表达了两个愿景:一是祝所有的医护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祝他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二是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兄弟姐妹们可以尽快和家人团聚。

“男护理人员就应该承担更多一些”

除了李博,在上海张江方舱医院,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心ICU一病区的护士长邹辉煌,也是一名“男”丁格尔。

邹辉煌2020年曾支援过武汉抗疫,具有丰富的方舱“实战”经验。到达上海后,邹辉煌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临时负责起方舱内的管理工作,诸如调配人力、优化流程、明确职责等。

“刚来上海的时候,对环境不熟悉、流程不熟悉,和部分患者语言沟通有障碍。”邹辉煌说,但是,经过20余天的奋战,他们护理团队圆满完成了相关任务,并把所在方舱顺利交接给了内蒙古医疗队。

经过短暂休整,邹辉煌团队接手了朱家角人民医院新冠三病区。

“在这里挑战更大,因为高龄患者很多,他们中不少人合并有基础疾病,部分病人还不能自理,这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小难度。”邹辉煌说,技术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最难的还是沟通协调,一些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每次沟通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因此,邹辉煌要求自己,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都尽量做到熟记于心,每天查房时反复向他们交待注意事项,遇到问题及时帮他们解决。

据了解,河南省人民医院这次共派出了250名护理人员,其中男性45名。

“我们团队大部分都是女护理人员,作为男性,我们在体力各方面都比女士强一些,所以就应该承担更多一些。”邹辉煌说,希望从医护到市民,大家能齐心协力,科学合理管控,早日战胜疫情。

“儿子长大后会为我的选择感到自豪”

豆浩,也是一名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援沪人员。4月2日,刚从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结束工作,解除医学隔离的他在得知河南要组建援沪医疗队时,就立马请战:“我有援助武汉的经验,这次支援上海,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到达上海后,豆浩被分配进入了张江方舱医院。鉴于他有丰富的抗疫经验,护理组就安排他负责院感培训工作。

“由于许多队友以前没有进过方舱,我就给他们讲解方舱的工作性质及模式,打消他们心中疑虑。”豆浩说,方舱内病人量大,最多时可高达一千余名病人,他就借鉴武汉方舱的经验,积极推动方舱内病人分区化管理,并招募志愿者协助,即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医患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长期处在抗疫一线,豆浩每次都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对家人的陪伴少之又少。

“2020年初援助武汉时,我儿子才三个月,现在已经两岁半了。有时候长时间不见,回到家儿子都不认识我了。”豆浩说,自己和父母也很长时间没见面了,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都是通晓道理的人,能理解他工作的意义。

豆浩妻子也是护士,平时不仅忙工作,还把大部分家庭重担都扛在了肩上。“非常感谢老婆的默默付出,她替我承担了很多家庭责任,我也相信儿子长大后会为我现在的选择及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

不管是李博、邹辉煌,还是豆浩,他们都只是支援上海医护团队的一份子。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此次支援上海的1236名医护人员(包括转运队),分别来自省内21家医疗机构,年龄跨度从“60后”到“00后”,最小的22岁,最大的58岁,其中许多是“男”丁格尔。

截至目前,这支队伍在上海完成社会核酸采集63万人次,护理方舱患者10140人次。这些迎难而上的“勇士”,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都在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完)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