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我国发布猴痘诊疗指南

2022-06-16 09:40:3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资料图)

光明日报北京6月15日电记者金振娅15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2022年5月以来,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存在社区传播。为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并对外发布。

指南介绍,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指南指出,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指南介绍,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感染猴痘后会出现哪些症状?指南介绍,该病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指南还指出,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可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病毒培养应当在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单间隔离。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6日 08版)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