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除沿海开放地区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产业园区密集,工业显著聚集,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7.5%,并逐渐呈现刚性增长趋势,从2003年的8.01亿吨快速升至2019年的16.66亿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94%,是高碳排放的集聚地带。
推动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高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脱钩效果如何?正在召开的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碳中和背景下城市与产业发展研究”研讨会上,三峡大学胡政、赵菲菲分享了研究成果。
胡政、赵菲菲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06年—2019年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强脱钩状态的城市有48个,55个城市的脱钩状态为弱脱钩。2013年—2017年脱钩状态有所恶化,呈现波动性,黄石、湘潭等城市出现复钩现象。
如何避免脱钩与复钩不断反复?胡政、赵菲菲分析,实现真正脱钩,关键取决于以下方面因素: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能够驱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工业化集聚水平能够通过技术溢出等效应助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特征,改变对能源需求,从而影响碳排放量;固定资产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均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显著影响碳排放。
胡政、赵菲菲认为,长江经济带真伪脱钩城市存在显著的地域特征,且与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力度、经济发展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真脱钩城市主要分布于长江地区下游地区,且多为省会城市。陷入脱钩陷阱城市则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经济创新能力、工业集聚度、城镇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均是影响城市脱钩状态的重要因素,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等举措均能促进城市实现真脱钩,避免陷入“脱钩陷阱”。(李莹)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