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海岸线上,有一种特别的树林,犹如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是红树林。
明明看上去是绿色的,为什么叫“红树林”?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仅从叶片颜色来看,除海漆的叶片春夏之交呈鲜红色之外,绝大多数红树植物终年常绿。之所以被称为“红树林”,是因为大多数红树植物树皮和木材富含单宁酸,单宁酸被氧化而呈红色,红树林由此得名。
与其他生长在陆地的森林植物不同,生长在海边的诸多红树植物长期适应于高盐、强酸、低养、缺氧、风浪等恶劣环境,使得它们有了许多特殊“技能”。比如,红树植物的根系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海水淡化系统;它们具有非常发达的地上气生根,在狂涛巨浪前屹立不倒;它们的叶片常具有厚厚的角质层,隐藏于表皮下或叶片背面的气孔也能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是名副其实的“节水专家”;还有相当一部分红树植物进化出了植物界少有的“胎生”繁殖方式,以适应潮间带恶劣的环境。
红树植物庞大的地上气生根系统具备消浪、缓流、促淤、固土等功能,会在海岸形成坚实的天然屏障。这不但为动物躲避敌害提供了理想场所,还可以有效减弱台风及风暴潮的破坏力。此外,红树林外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底栖动物,还是长途迁徙鸟类的“加油站”,对候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在我国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000种,红树林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此外,红树林还是重要的碳库。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指出,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等海岸生态系统能捕获和储存大量有机碳并永久埋藏在土壤里,被称为海岸带“蓝碳”。红树林由于周期性的潮汐淹没、土壤厌氧和独特的复杂根系,能有效捕获悬浮物质,埋藏有机物,并降低有机质分解速率,进而达到固碳的效果。
作用这么多的红树林,却十分稀有珍贵。它们非常怕冷。全球红树林大致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福建福鼎的沙埕湾是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界,人工引种北界则在浙江乐清湾。因围海造田、围塘养殖及城市化等原因,红树林生长空间一度被压缩,现有的红树林更加弥足珍贵。
2000年以来,随着红树林的生态效益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关注,我国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成功遏制住了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势头,成为全球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针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联合发布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为我国科学保护、科学修复红树林提供了操作指南。目前,我国成立了多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地,大部分天然红树林被纳入其中。
红树林守护海洋,我们守护红树林,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红树林保护的队伍中。
(王文卿,作者为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人民日报记者刘诗瑶采访整理)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