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代”当爹妈,碰到育儿难题,常去求助育儿微信公众号或者育儿APP。缘何信息丰富的网络却加剧了现实中的育儿难题?互联网时代育儿容易陷入哪些误区?海南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80后”“90后”新一代父母靠网络育儿
和所有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一样,新手妈妈赵应程从备孕到生产的全过程都是通过育儿APP获得育儿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当孩子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赵应程总是想从网络中寻找现成答案。
“孩子发烧怎么办”“2岁宝宝还不会讲话怎么办”“孩子晚上睡觉爱出汗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赵应程在育儿路上曾经求助过网络的问题,也是海南日报记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孩子”“宝宝”关键字后,自动出现的网友热搜内容。回复问题的除了专业医生,还有各种育儿网站的经验贴。
“在育儿群、育儿网站上看到关于宝宝的问题回答,一般都是宝妈之间的交流。对于我这种没有经验的新手妈妈来说,网络育儿很方便,不过,要甄别信息还是有点难,有时也会买一些育儿书来交叉印证。”赵应程说。
像赵应程一样的“80后” “90后”宝爸宝妈们遇到育儿问题求助网络已成常态,因此,各种育儿公众号、育儿类APP也不断涌现,以满足母婴家庭不断增长的在线育儿需求。
海南日报记者在APP商城搜索育儿类APP发现,各具特色的APP吸引了大量用户,应用宝数据显示,“宝宝树孕育”安装次数为1亿次、“亲宝宝”为1亿次、“宝宝知道”为2233万次。
网络“育儿经”不能盲目照搬
尽管网络育儿为年轻父母提供了便捷,但这些网络知识真的靠谱吗?
一位二胎妈妈孙丹(化名)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之前用过不少火爆的育儿类APP,后来都卸载了。使用这类APP的大多是新手妈妈,对于宝宝的各种事情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就会在APP上提出很多问题,但有时候,回答并不一定科学。”
在孙丹看来,很多新手父母都是在缺少基础知识储备的情况下生孩子养孩子,不知道孩子在什么状态下吃什么药,不会区分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不管是照着育儿公众号来养娃,还是听信民间的偏方,其实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育儿微信公众号里的科普文章是科学指导还是经验之谈,并不是所有新手父母都有能力辨别,有些父母就对所谓的“专家”言听计从。
据此前媒体报道,宁波一女婴高烧近40℃,但其母亲坚持不带孩子去医院,也拒绝用药,原因是听信一个育儿微信公众号,提倡孩子生什么病都可以“自愈”。
“有的育儿微信公众号打着育儿的幌子,实则是诱骗新手妈妈进行消费。” 孙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除了推送内容良莠不齐,育儿微信公众号广告“搭车”现象也层出不穷。
海南日报记者打开账号主体为北京某数码科技公司注册的育儿号,“开团” “明日团” “爆款团”等字眼不断。团购物品多为婴儿奶粉、不锈钢餐具、酸奶机、眼霜、卸妆乳、酵素、卷发棒等等。
家长别太焦虑,涉及疾病要找医生
“生孩子前,无论多心大,生孩子后,都会有颗‘爱心+细心+担心’的玻璃心。” 一句话明显折射出为人父母者育儿上的焦虑。
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新手妈妈的真实案例:孕期叶酸和维生素要买进口的,婴儿床要纯榉木的,冲奶粉的水必须是进口矿泉水,做辅食的食材比例用量要精确到克,孩子每天的吃饭、大小便情况等都要记进笔记本……连孩子的奶奶都说,“这已经不是养娃,而是全年无休的‘科学实验’。” 即使如此“用心”,这位新手妈妈依然表示,在面对一些育儿微信公众号或者育儿APP的指导时,仍感到力不从心。
“新手爸妈们的焦虑,看似用力过猛,其实是来自育儿知识的缺乏,还有一些懒惰,很少向专业的儿科医生咨询,自认为网络能解答一切问题。”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丹虹表示,不少新手父母从未参加过正规医院设置的育儿课程,遇到育儿困惑时,他们认为最方便的选择是微信公号,而不是专业医生。
“从专业性的角度而言,一些育儿社区的交流形式过于碎片化,而且一些育儿微信公众号推荐的育儿科普文章来源未知,真实性存疑。”王丹虹表示,任何一个育儿微信公众号,都不可能替代专科医生的作用,孩子一旦发生比较严重或者紧急的问题,还是要找相应专科医生解决。
除此之外,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主任王红怡也表示,三甲医院或儿童医院一般都会定期开设公益的育儿课程,还会通过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各项育儿知识,对育儿群体来说,这是最直接和权威的渠道。(侯赛)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