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9月27日澎湃新闻网报道,9月26日,一条关于“鱼不新鲜不让免费过收费站,司机气得当场吃了半条鱼才让过”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事情发生在浙江温州甬台温高速公路某路段收费站,高速公路方面表示,当天已接到当事司机的反映,测算鲜鱼比例后免费放行,视频是在事发第二天发布的,其他情况正在调查中。
相关视频短时间内就在某平台获得4.5万个点赞。不过,视频中只有当事司机手捏半条鱼的镜头,并没有吃鱼画面。有网友对此表示怀疑。其实,有没有现场吃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速公路收费站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不通”是否属实?再有此类情况该如何处理?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与高速公路收费站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有关的争议不少,比如前阵子的“苹果蕉算不算香蕉”“莴笋剥了叶子算不算深加工产品”等,都曾引发广泛关注。这些争执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点,一是车载货物是否在免费之列,二是鲜活农产品如何界定“鲜不鲜”。
前一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答,依据相关目录和政策即可。比如《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有樱桃而没有车厘子,就算种植业有“车厘子就是大个儿樱桃”的说法,但收费站若坚持按相关目录执行,似乎也并非毫无道理。而对后一个问题,即认定农产品的新鲜度,恐怕有较大的模糊空间和主观因素。水产、肉类出现腐败变质,果蔬出现萎缩、枝叶枯黄等情况,直观上就能判断不新鲜,但诸如某些深海鱼类一出海就死等特殊情况,如何判断是否新鲜?若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全凭主观判断,一方面可能判断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容易引起争议。
此番“司机吃活鱼证明新鲜”事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鲜活农产品的“新鲜”“鲜活”到底是什么标准。对收费站来说,其遇到可免可不免的情况多倾向于不免费。但对司机来说,动辄上千元的通行费,能不能免除将直接影响其收益和一家人的生计。
令人担心的是,这样的争执长期存在,对货物运输、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市场公平等方面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而,面对如此争执,有关方面有必要明确:鲜活农产品在特殊情况下的认定,应该回到出台优惠政策的初衷上考量。这一政策的初衷是让利于民,为农产品种植者、经营者以及运输环节降低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终端价格,造福广大民众。这也是让广大民众共享改革成果的举措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说,执行层面本应将政策的惠民效应放大,而不是一再收紧。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上,相关企业和人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也应进一步做好平衡和协调,避免给公众造成故意刁难人的感觉。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