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的市民就地过年 让爱回家

2022-02-07 09:23:28     来源:内蒙古日报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增大,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也随之加大。这个春节,很多在呼和浩特市工作而老家在外地的市民主动放弃回乡团聚,留在呼和浩特市就地过年。

疫情 就地过年

正月初三上午,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医生蔡智慧刚下了一个24小时的“白连夜”回到家里。今年已经是他第二年在呼和浩特市就地过年。蔡智慧的家乡在乌兰察布市,爱人的老家在包头市,两人都没有回老家过年,选择留在呼和浩特自己的小家。虽然过年不能和家乡的父母团聚,但是“隔地不隔爱”,双方老人早早就通过快递给他们邮寄来了家乡味道:来自包头的羊肉,来自乌兰察布的烧猪肉、肉丸子、油炸糕、炸带鱼……妻子早早从网上给老人买好的过年衣服也都直接寄回了老家。

新年俗 视频拜年

这个春节,驻守在祖国边境口岸的移民管理警察也依然坚守在外防疫情输入第一线,守护万家团圆,护航能源通道安全畅通。

今年春节也是甘其毛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庞辉在口岸度过的第七个春节。过年了,他通过视频向远在家乡的妈妈拜年。视频里,妈妈叮嘱庞辉:“你胃不好,少吃凉的,注意身体……”庞辉对妈妈说:“放心吧,儿子已经长大,您自己照顾好身体。”

在蔡智慧老家,有除夕夜煮饺子、零点后晚辈给长辈拜年的俗。就地过年的这两年,新年钟声敲响后,蔡智慧都会拨通视频电话,一家三口给老人拜年,互道吉祥和祝福,视频里还互晒热气腾腾的饺子。视频挂断后,小孙子就会收到奶奶用手机发来的压岁钱。

过年的传统有几千年,但是很多年俗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人们借助网络、手机拜年,通过手机发红包、发压岁钱,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建房间”打打牌,玩游戏。过去讲究人多热闹,现在人虽没有聚在一起,“线上”相聚,也好不热闹。

周边游 花式过年

正月初三,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根堡村的采摘大棚里,已经有一些人成群结队地驾车来到大棚摘起了草莓,并在郁郁葱葱、绿色盎然的大棚里拍照留念。

卜森是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一名地勤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规定,他和同在机场工作的妻子小代同属疫情防控重点人群。出于疫情防控规定,这对小夫妻今年也没有回老家,而是留在呼和浩特市过年。这不,他们已经规划好了这几天的“行程”,大年初三,夫妻俩带孩子来到郊外大棚里体验采摘的乐趣;大年初四打算一家人去看电影;大年初五,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开馆,正好带孩子去玩上一天。

“过年不回老家了,就在周边玩玩也挺有乐趣的。按照疫情防控规定,我们也减少聚餐,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哪儿都戴好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卜森说。

也有些人选择了周边游。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士武瑞清,早早就已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今年过年也都不回老家了。武瑞清打算这几日带着全家老小,开车到呼和浩特周边的景点玩上一圈,让两个孩子接触大自然,让两位老人也好好呼吸一下郊外的新鲜空气。

新希望 祈福

谈起新年愿望,蔡智慧说道:“希望国家繁荣昌盛,我们能够早日彻底战胜疫情。希望每个人都安康健。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已经把祝福和关心‘寄’到家里,也收到了家乡味道,就地过年,让爱回家。”

卜森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人们能摘下口罩,畅快呼吸。”

武瑞清说:“希望家人都安安,健健康康,孩子们快乐成长,大人们事业顺利。家人在哪,哪里就是家。”

庞辉说,坚守在防控疫情的岗位上,觉得使命重大,虽没回家过年,但是有时间就可以跟家人视频,也不觉得遗憾。

安、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新冠疫情防控当前,很多人放弃团聚,坚守岗位。“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在哪,好好过年,爱会跨过山海,来到你身边。( 记者 王坤)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