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社工服务室100%覆盖!成都发布“十四五”规划

2022-02-20 09:31:39     来源:成都日报

村(社区)社工服务室100%覆盖;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00%覆盖;新增普惠养老床位达1万张以上……记者昨日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成都市民政局与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成都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多项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改革举措。

《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养老服务和专项社会服务四大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十项重点工程为支撑,设置了19个主要发展指标。这些指标精准落点到“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能力提升工程上并明确了任务目标,譬如,到2025年,使生活不能自理兜底保障集中供养率由40%达到60%;公益慈善类组织增加至400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镇(街道)覆盖率由10%达到100%等。

救助

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

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

到2025年,分级分类、统筹兼顾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对此,《规划》提出,使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同时,要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现精神障碍康复站点镇(街道)覆盖率100%;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基本养育标准和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特殊困难儿童实现多维度专项保障。

要整合大数据资源,提高救助科学、精准。依托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及各级社工服务站(室),统筹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力量和资源,增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能力。

养老

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开展“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

《规划》明确,要保障提升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对独居、高龄、空巢、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定期巡访探视和关爱服务,加快建立农村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重点为特困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托养、护理服务,实现农村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应养尽养”、社会失能老年人“需托尽托”。

要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支持发展家庭“喘息服务”,开展“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让老年人在不离开熟悉环境和亲情陪伴下,就便利地享有养老服务。到2025年,全市建设家庭照护床位6000张,每个街道及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不低于60%,全市新增普惠养老床位达1万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以上。

还要营造老年友好社会环境,积极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行业”“智慧养老服务”等创新服务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每千名老年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制定养老服务监管责任清单,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机构实施联合惩戒。

服务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

培育品牌型社会组织不少于20个

建设高品质便民利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是成都民政工作重点。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规划》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项目达70%以上;到2025年,全市四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点)实现全覆盖。

在婚姻登记服务方面,要实施婚姻登记服务创新工程,建设公园式婚姻登记生态生活新场景,打造与本土婚俗文化、生态景观相结合的特色街区。

在殡葬服务方面,实施《成都市绿色殡葬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5年,绿色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0%;城乡公益安葬(放)设施县级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还要坚持党建引领,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25年,培育品牌型社会组织不少于20个;全市持证社工达到3.5万人;公益慈善类组织达到400家,志愿服务站点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协同

支持成德眉资

养老服务同城化发展

高质量推动民政服务协同发展,《规划》明确,要全方位构建成都都市圈合作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的区域民政服务新格局。

具体而言,要建立成都、德阳、眉山、资阳救助对象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社会救助跨区域通办,协同开展跨区域社会救助;推动养老服务合作共建,支持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养老服务同城化发展;加强婚姻登记服务联动共享,不断拓展天府市民云“成都婚事通”预约预审功能服务,为成都都市圈居民办理婚姻登记提供高效服务保障;落实完善基本殡葬服务补贴,进一步畅通异地办理渠道。(记者 缪梦羽)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