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有“一品”小处见精神 合肥市包河区打造口袋公园

2022-05-11 14:31:00     来源:安徽日报

每天,家住合肥市包河区科大花园西苑的裴大妈都会到小区南边的科大花园游园散步,风雨无阻。“家门口就能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鸟语花香,非常舒适!”裴大妈说。科大花园游园呈狭长型,面积虽不大,但景色优美,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记者在园内看到,棵棵绿树辅以大片灌木丛,塑胶路面实松软,路两侧设有座椅可供歇息。不远处的休宁路公园,很多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移步换景、动静结合,让这一路段每天都生机盎然。

此前,这片区域位于高压走廊下方,属于防护绿地,养护管理频度较低,少数市民毁绿种菜、偷倒垃圾,破坏了环境,绿地面积也被逐步蚕食,附居民投诉较多。2018年,包河区农林水务局对这一区域实施改建,通过增种绿植,增加游乐、健身设施,布置景观小品等方式,让这个困扰周边群众生活的“脏乱差臭”地块变成“绿净和美”游园绿地,为周边居民打造一处小而精的“口袋公园”。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设计主题风格,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了劳动公园、科大花园游园、罍街公园等一系列精品示范游园,让群众出门见绿、迈步赏景。”包河区农林水务局园林科副科长吴昊告诉记者。

“这里建了一个小公园,漂亮多了,以后我会经常来!”5月7日,市民费大爷刚走进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与煤场路交口东北角的“1958轴承园”就赞不绝口。蓝色软胶路面贯穿这个占地2500方米的游园,老年人、儿童活动区和市民休闲广场被草丛和景观小品巧妙分隔,健身器材、滑滑梯等功能设施错落有致,几名工人在为绿植浇水。这一“口袋公园”于去年2月底动工建设,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正式开放。“游园造价约180万元,以梅花为主要景观植物,并融入了原合肥轴承厂的文化元素。”负责该公园施工建设的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宋志豪介绍,这里原先是一块荒草地,经精心打造后,给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园有“一品” 小处见精神

年来,合肥市包河区推进“公园城区”建设,全区公园、游园数量92个。2021年以来,该区完成“小公园小游园”项目建设6个、绿道建设8公里,累计完成新增绿化面积51.78万方米。目前包河区共有口袋公园34处,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7方米,居于长三角地区前列。

顾名思义,“口袋公园”就是利用城市的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小型纯绿地等,通过栽植树木,铺设园路,增加座椅、廊架等建设而成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城市绿地,因为像口袋一样小巧精致而得名。随着城区建设越来越密集,能单一用作绿化的土地越来越少,在城区建设大型公园的难度较大。在居民区、城市道路边改建或扩建的“口袋公园”,有效利用了城市狭小空间,有助于构建城市微生态景观网络,也让市民推门见绿,就享有“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活动空间,因而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去年9月底,位于宿松路与阊水路附的信达·天御游园完工。该游园采用线分割方式体现快时尚的生活理念,整体种植风格现代、自然,上木多用分枝高树冠优美的乔木,局部点缀中层观花小乔木,下木多用简约、清爽的自然灌木与地被。这一游园是包河区以企业代建方式新建的,设计、施工质量较好。“不少开发商注重提升居民小区内外的环境品质,因此我们采取这一方式打造了6个‘口袋公园’。”吴昊告诉记者。

2017年至2021年,合肥市蜀山区投资700万元建成“口袋游园”9个,总面积约6万方米。据该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沛东介绍,“口袋公园”充分考虑游园现状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变化,针对不同功能定位,打造“一园一品”各具特色的口袋游园。记者看到,“1958轴承园”的座椅分为实木、钢制等形式,均为施工方加工定制,步道也采用了新型环保材料。“与传统大型公园相比,‘口袋公园’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做足文章。我们把游园与周围地块历史文化环境相结合,苗木搭配、景观构造会随时调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宋志豪告诉记者。

设计应务实 管养要跟上

日前,安徽省相关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历史地段等区域,应增设“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以便贴群众生活。芜湖、铜陵、安庆等地也计划继续新建一批“口袋公园”。今年,合肥市包河区会升级改造桐城路与南一环交口、桐城路与芜湖路交口、太湖路沿线等3000方米的旧街头绿地,新增一批“口袋公园”。“我们通过补种开花乔木和植被、优化植物配置,让‘口袋公园’在四季都焕发生机。”该区城管局道路绿化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公园三分建,七分管。“口袋公园”在规划建设和后期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记者了解到,在设计时,有的地方以“见缝插针”方式盲目新建“口袋公园”,建成后因位置不理想、周围居民较少导致人迹罕至,造成浪费。也有的“口袋公园”内部空间设计不合理,一味追求绿化率,大量种植植物,座椅等设施较少,形成“绿植与人抢地”的情况,市民在园内驻足停留时间较短甚至不愿停留,匆匆而过。

“‘口袋公园’在设计时应明确服务半径、市民需求度、空间布置等问题,让这一新兴类型公园真正发挥作用。”王沛东告诉记者。

开放式的“口袋公园”每天人来人往,如果疏于养护,就可能出现设施老旧、地面垃圾较多等问题,环境和功能发挥会大受影响。合肥市民潘女士所在小区旁边就有一处“口袋公园”,建成后不久,她就发现园区日常管理“东西有别”:西边靠某企业,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打扫卫生;东边靠菜市场,本就容易产生垃圾,日常清理却无人问津,塑料袋、纸屑果皮等随处可见,小区居民宁愿多绕路也不愿就在东片园区活动。“环卫工人说,东边不属于她的清洁范围,而菜市场本就没有保洁员,所以这块区域没人管。”潘女士说。她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此事,在清理了不到一周后,东侧区域再次处于“放养”状态。

“‘口袋公园’建设主体较多,但尚无统一管养部门,后续维护存在一定空白。”一位园林专家坦言,应尽早明确“口袋公园”管理责任方,保证公园建成后可持续发展。他同时建议,“口袋公园”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可以推广设施监管台,一旦设备需要维修或更新可通过台及时跟踪处理。(殷骁)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