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1日晚上,广州动物园皇牌科普项目“动物园奇妙夜”在夜幕下精彩上演,初夏夜广场电影和摄影大师零距离讲解镜头下的动物世界,在这个奇妙的夜晚,激发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勇气,增强了爱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以不一样的视角领略动物们的神奇与独特!
初夏之夜,亲子家庭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雨后的夜间动物园,和白天的热闹相比,夜晚的动物园安静了许多,学员和老师一起打开手电筒、拨开树叶、翻开石头,夜观昆虫家族、探秘爬行世界、造访夜行动物,探秘夜幕下的动物王国,观察野生的小动物和圈养状态下动物的夜间行为,以不一样的视角认识动物们奇特的夜晚状态,聆听专业老师传授夜间观察的知识与意义,通过讲解和观察了解各种动物习性,感受神奇而又独特的动物园奇妙夜。
在白天的活动现场,“动物宝宝”见面会在金丝猴和环尾狐猴的笼舍上演,游人可以见到金丝猴宝宝在金丝猴妈妈的呵护下游戏。在环尾狐猴馆,环尾狐猴宝宝在草地上欢快打闹。生物多样性科普嘉年华在动物广场举行,设置了动植物生态展示、自然观察课程体验、野生动物剧本杀、动物代言人等多个不同主题的生物多样性科普体验摊位,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乐在其中,多种角度体验自然乐趣。
据悉,广州动物园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在濒危物种保种繁育、野化训练等的科学研究和传递物种知识、保护理念的科普教育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州动物园现有各类动物约400种、近5000头(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列入CITES国际公约附录I保护的物种44种,本土物种133种,目前园内有繁殖记录的野生动物约121种(含亚种),圈养保育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综合排名为国内城市动物园前3名。近两年来,广州动物园繁育各类动物近千只,积极开展野化放归研究,促进野外资源恢复。
广州也是我国唯一做过两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城市,第一次在2007年,第二次是于2017年启动、2019年完成。目前摸查到的“家底”十分丰厚,工作人员已记录广州市陆生脊椎动物457种,维管植物3516种。
而在第二次调查中,动物方面新增一种中国新纪录——卡氏伏翼,一种广东省新纪录——黑头鹀,新增广州市新纪录共54种。其中两栖动物新纪录3种,分别是华南雨蛙、布氏泛树蛙和红吸盘棱皮树蛙。爬行动物新纪录5种,分别是白眉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坡普腹链蛇、崇安斜鳞蛇和香港后棱蛇。鸟类新纪录达到36种,包括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青头潜鸭、大滨鹬、中华攀雀、棕腹杜鹃等。兽类新记录10种,其中翼手目8种,即皮氏菊头蝠、大蹄蝠、中蹄蝠、大棕蝠、山地鼠耳蝠、尼泊尔鼠耳蝠、长指鼠耳福、大足鼠耳蝠;食肉目1种,即斑林狸。啮齿目1种,即卡氏小鼠。
植物方面,第二次调查记录到广州市维管植物231科1366属3516种。随着调查力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种类较第一次本底调查明显增多,本次调查发现117种植物在广州市有新分布。同时,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地区重新被发现。
有趣:马来熊跨园找对象
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部长黄志宏博士介绍,近年来,广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取得多项成效,再次成功繁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马来熊就是其中案例。马来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野生动物,野外分布数量极少,截至目前我国圈养马来熊数量不超过120只,濒危程度高于大熊猫。
据介绍,2021年12月14日,广州动物园马来熊“安安”和“华女”的爱情结晶“动动”诞生,这是时隔16年广州动物园再次成功繁殖马来熊。黄志宏介绍,“它们本身物种就少,但配对起来却很挑剔,通常要跨园为它们寻找相亲对象。”全国动物园取得马来熊成功繁殖的案例极少。
据悉,广州动物园任中国动物园协会马来熊保护一级管理工作组组长单位,创建国内第一个圈养马来熊谱系资料,通过建立马来熊的谱系,协调动物园之间的合作繁殖,圈养马来熊的种群从过去的衰退负增长种群转为正增长的发展种群,现中国动物园协会委托广州动物园将全国圈养马来熊作为先锋示范物种进行管理。(记者 全杰 杨耀烨 )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