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要求,要持续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的电商新风口吸引着各行各业、各色人群的入局,医疗从业者也不例外。互联网医疗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让一些医生成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络名人,这当中,有些医生确实是在利用自己的专业和医学常识等,进行着相关科普和解疑释惑,但有些医生的直播则有些变味儿。比如,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医生大V们卖起了养生茶、减肥茶、保健品等智商税产品。
不同于一般职业,医生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和专业性,医生也与公众的健康密切相关,这也意味着,医生参与直播带货,其道德和法律风险往往会超过一般的网红主播,稍有不慎,不仅可能损害整个医生群体的形象,而且不利于医患互信与和谐。
应该说,现实中,绝大部分医生都在勤勤恳恳地做着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搞直播,但也不排除有的医生经不住直播带货高收入的诱惑,利用医生的身份和光环为商家及相关产品背书,甚至是进行虚假宣传。这也是此番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出手,明确“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公开叫停医生直播带货的重要原因。
这不是要小题大做,不是要剥夺医护人员参与直播的权利,而是要对这一群体参与直播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是引导、敦促医生直播回归医学科普的正途。可以说,这种规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非常必要。
医护人员跟上短视频直播的时代步伐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用好直播这种手段和平台。医护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短视频直播宣传普及与岗位相适应的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既契合大众需求也尽到了执业医师的责任,还能通过正常的平台流量分成、打赏等方式获得收入,可谓一举多得。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保这样的“多赢”不跑偏、不走样。
期待上述举措能够厘清医生直播的边界、规范医生直播的行为和内容,充分发挥出医生直播的积极意义和效果,促进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