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2020年《吉林省中医药发展条例》出台。近年来,吉林省充分发挥中医药法的保障作用,加快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努力完善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了中医药医、教、研、产融合发展,在做大做强“健康吉林”的中医药板块中,通过“一法一例”贯彻实施,有效促进了全省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位谋划 突出中医药工作重要位置
中医药法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加快谋篇布局,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突出位置,成立吉林省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吉林省中医药发展条例》《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形成了政府统筹发展、部门协调推进的良好机制。
2020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部署加快推进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迈进。8月,省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职责。两个会议的召开,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法在吉林省落地实施。
2020年8月,省政府召开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座谈会,强调要将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十四五”规划。
职责明确 合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法之效力,贵在落实。中医药法实施后,吉林省各部门着眼全局、积极作为, 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合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省中医药管理局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对标“一法一例”的各项要求,构建了全省系统完善的各层级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
省发改委先后印发了促进健康产业行动纲要、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措施等。两年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48亿元,支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省财政厅通过地方政府债券方式助力省属公立中医院破解发展瓶颈,5年来,累计发行债券金额10.3亿元。省科技厅加速中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中医药领域科技经费6.46亿元,约占全省医药领域科技经费的一半。
此外,省工信厅着手重点项目建设、省药监局着手标准制定、省农业农村厅聚焦中药材质量、省医保局着力医保支付、省人社厅加大人才培养政策,各厅局协力配合。
健全体系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5年来,在“一法一例”保障下,吉林省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成立60多年来,累计培养60余万中医药人才。”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冷向阳说,学校还依托所属医院,探索建立了中医医疗集团,不断提升基层医院人才队伍水平,让群众在当地即可受益省级优势资源服务。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聂海洋表示,近年来,医院先后走出4位国医大师、4位全国名中医。医院秉承国医大师、双聘院士、全国名中医等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打造出脑病、心病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优势治疗病种,研制院内制剂97种。
截至2021年末,全省建立完善了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现有公立中医医院69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0.65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46人,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32.88%、37.43%。
发挥优势 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
吉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5年来,全省各地方政府履行法定职责,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机器轰鸣,药香四溢。北药集团的智慧物联煎药中心一派繁忙景象。“患者在医院把脉问诊,医生开方后直接将处方传送至院企信息共享中心,我们即按方煎煮。”集团董事长公晓颖介绍,中心现有385台煎药机,最大日煎3000方药。
在通化市通化县英额布镇山头村非林地人参基地,种参大户孙茂军指着一棚棚长势喜人的人参说:“自‘一法一例’实施后,土地、农药、化肥等使用以及人参质量检测更加规范、严格了,人参质量提高了,价格也上来了”。
修正药业集团党委书记修涞春表示:“‘一法一例’的出台,中药材质量和道地药材产量得到较好保障,极大地保障了药品质量,扩大了中药产能。”
通化市是我国首个“中国医药城”,该市依托中医药资源禀赋,精准发力医药产业。仅202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产值35亿元。全市共有规上医药企业72户,其中以中药产业为主的东宝、万通、益盛药业等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据省科技厅统计数字显示:“十三五”期间,医药健康产业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各重点监测行业前列,特别是中药产业优势突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全国领先。
几年来,在“一法一例”贯彻实施中,吉林省各部门合力推进,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相对完善的中医药制度体系和良好氛围,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