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市委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成都全域正以“拼”的状态,勇挑省会城市担当,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近期,不少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众多在建工程加速呈现,诸多创新举措聚智谋划。
记者昨日获悉,下阶段成都市将从稳经济、稳投资、建极核、提能级、强质量、优结构六个方面作出安排并细化,力求政策实施更加精准,攻坚奋战的步伐更加扎实。
稳经济
——持续发力助企纾困,加大关键要素保障力度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的方面,上半年成都稳住基本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趋势向好。进,则需基本盘上跳起摸高。
成都将突出靶向精准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助企纾困。落实落细国家和省、市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健全“制定出台-协调落实-终端检验-优化提升”政策落实闭环机制,切实发挥好财政、金融、监管政策组合效应,打通政策堵点。
加大关键要素保障力度,用足用好中央、省上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持,千方百计保障项目环境容量、水电气和重要建材等需求,全力促进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激发市场主体动力活力。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稳投资
——狠抓重大项目攻坚促建,全力稳投资促增长
7月27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全力推动“三驾马车”多拉快跑,全力促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7月28日,成都东部新区举行了2022年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2个项目总投资达227.4亿元。29日,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亿纬锂能成都动力储能电池一期项目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启动建设。30日,成都市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重大产业化合作项目落地……
这边项目开建风风火火,那边项目推进热火朝天,总投资约3.4亿元的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是成都市2022年重点项目之一,其位于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西接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的锦江区白鹭湾未来公园项目,建设进度也明显加快,仅上半年公园社区就开工建设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12亿元……
企业放心拼的底气,来自政府全力稳投资促增长的决心。下阶段,成都将立足超大城市特点,聚焦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力度,落实好市属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制管理机制,加快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01个老旧小区改造、80个片区更新、TOD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一企一策”推动重大产业化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见效。同时,清单化梳理存在问题的未开工项目、在建项目、拟竣工投产项目症结,实行分类施策、挂账销号,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多投快建,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建极核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成势见效
8月5日,一篇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的报道,刊发在人民日报头版显要位置。中央媒体正对“双城经济圈”给予持续关注。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聚力唱好“双城记”的成都,正细化部署强化落实。“坚定国家重大战略引领,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据介绍,下阶段成都将深入落实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行动计划》,聚焦实践“两山”理念、促进宜居宜业等69项任务,推进1070项首批机会清单供需对接,“清单制+责任制”推进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功能平台、重大改革试点、重大政策行动落实,不断增强极核主干引领带动作用。
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方面,将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11线和S5线,加快实施一批成渝共同策划的重大项目,推动共投共建,促进相向协同,共同争取赋能,提速推进成渝在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资源、城市服务功能、社会公共政策五个重点领域互联互通。
提能级
——强化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支撑
目标已明确,蓝图已绘就,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强化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支撑,加快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功能能级,是细化部署中提能级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阶段,成都将全面落实“三个做优做强”《实施意见》,深入开展项目集群大会战,推动9个试点区(市)县、20个重点推进片区和4个重点提升片区加速建设,通过“揭榜挂帅”先行先试、“赛马制”争先创优,加速实施重点片区841个项目集群,以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加快构建区域协同、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发展态势,推动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此项工作的开展,将强化激励引导与跟踪问效,拟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定期评估督导重点片区及其项目群建设推进情况,统筹纳入“红黑榜”通报和年度目标考核,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竞进拉练、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推动“三个做优做强”取得突破性成效。
强质量
——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产业建圈强链是成都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更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此,成都谋划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建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瞄准链主、关键链属企业加大产业项目招引促建力度,实施好建圈强链“红黑榜”制度和“月调度、季拉练”机制,不断推进产业攻关突破、强链补链。
提质构建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强化链主企业、产业基金、领军人才、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五大要素联动,大力推广“研发+生产”“总部+基地”模式,建强“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载体支撑,打造完善政产学研用投创新共同体,努力实现支柱产业更加优化、战新产业取得突破、新赛道抢占先机。
优结构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成都为全国60个入选城市之一。
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绿色创新要动力。据悉,成都市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强化30个绿色低碳重大项目招引促建,加快铁路公交化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充换电设施、加氢站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成都将持续做强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产业,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长15%以上,建设“智能工厂”20家,新增绿色工厂40家。
同时,深入推进电力通道建设和骨干电网“蓉耀工程”,加快推进大邑抽水蓄能、彭州燃气调峰电站等项目,加快提升城市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成都将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走在前列。(记者 蔡宇)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