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阅读盛典活动在沈举行,“品读我们这十年,全民共写一本书”活动再度引人关注。4个月里,该活动共征集到用文字、画笔、镜头记录新时代、描绘新生活的诗歌、散文、绘画、摄影及短视频等各类作品5.6万余份。据悉,《品读我们这十年》电子图书即将出版。
百姓写身边事、身边人
写自己、写辽宁、写时代,这是一本特别的书,它的作者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4月23日,省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面向全社会征集素材,以“品读我们这十年”为主题,全民共写一本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回应。
小学生傅寓是一个“军娃”,他写的《“辽宁速度”一起向未来》中讲,2015年,他和妈妈从江西老家一起随军到爸爸单位所在地辽宁朝阳,坐了很长很长时间的火车和汽车。后来,爸爸单位移防去了沈阳,每次爸爸回家,往返路上就要花上近10个小时。2019年1月,朝阳至沈阳的高铁开通,他和妈妈坐上飞驰的钢铁巨龙第一次到沈阳过春节,路上只要一个半小时。小家伙感叹:“高铁的发展,只是辽宁腾飞的一个缩影。”
公务员佟帅写的《沈阳,厚重而不乏灵动》中讲,2008年,他大学毕业初来沈阳,在青年大街旁的一处老旧小区租房住;5年后,他在浑南奥体中心附近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他原来租住的地方开始开发写字楼;又过5年,那片开发建成的写字楼已经形成繁华商圈,欣欣向荣。“沈阳这座城市宽广的胸怀无私地包容着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那个青年与沈阳共同走过14年,自身就如同那片被开发的地块,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从青年步入中年,佟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城市的成长。
驻村“第一书记”李洪尧写的《厚植乡村情怀 绽放希望之光》,见证了朝阳县羊山镇西山村从2018年开始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带来的巨变,讲述了开发生态富硒小米产业项目、全村交通实现硬化路网的全覆盖、村小学实现“免费午餐计划”等一个个改变村民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精彩故事。
翻阅一份份征集作品,记者感到,每个人对于这10年辽宁变化、家乡变化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受不尽相同,但厚重题材“贴地”创作,每个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人的故事,这是一种见微知著、由小见大的群像展示。由始至终,“我们”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因为其中所反映的辽宁变化、家乡变化和个人变化,就是所有“我们”共同创造的。
5.6万征集作品讲变化
书写辽宁变化,感受时代脉搏,读书节面向社会以“品读我们这十年”为主题征集作品,为全省城乡百姓搭建了反映个人成长、家庭和谐进步、家乡发展变化,歌颂党的领导,讴歌伟大时代的平台。
统计表明,读书节收到诗歌、散文、绘画、摄影及短视频等各类作品5.6万余份,内容反映了我省工业建设、城市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百姓精神面貌改变等方方面面。
“回首过去的10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看看丹东凤城市蓝旗镇新农村一个农民的住房是啥样的,大门是电动的,院里路面是柏油的,屋外是阳光房,走进去开间5米的门厅就是全家最主要的活动区域。进屋是客厅,旁边是卧室,卧室里用的是水暖炕,取暖用的是空气能……这样现代化的一个农家院,你能想象到10年前是啥样吗?那时院里是泥地,采暖房是用塑料布搭的,屋里的格局除了厨房就是卧室,没有客厅,烧的是大柴,取暖是火炕……”这位农民在短视频中讲述着家的变化,他给这段视频取名为《农村小屋换新颜》。
其实,这些征集到的短视频已陆续在展播,每段视频时长都在3分钟内,大多是百姓用手机拍摄的,简单、直白,但每一段却鲜活生动有细节,抒发真情实感。《“管”着三个世界遗产的盛京三陵衙门》《70后80后的美好回忆 大西电子市场》《辽阳秀丽景区霸气名 核伙沟》《辽阳东京城遗址大变样》《图纸上的百年老水厂》等,一段段视频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辽宁各地的发展变化。
这本《品读我们这十年》的呈现用电子书来取代了纸质书,责任编辑姜舒严说,电子图书本身互动性强,搜索便捷,内含多媒体功能,适合展示视频作品。图书将按文字类、视频类、摄影类、书画类4种形式编排,随着征集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入选作品不断地增多,这本电子图书还会不断“加厚”。
据悉,《品读我们这十年》将以电子U盘的形式制作呈现,并设置手机二维码的链接形式,供读者在移动端阅读观看。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