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 野兽标本纷纷“复活” 成都这座新博物馆即将开馆

2022-08-31 08:14:25     来源:四川日报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夜色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化石、野兽标本纷纷“复活”……某种程度上,即将开馆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也在实现同样的图景。

“复活”的缤纷生命

一步入博物馆大厅,就看到几只“翼龙”俯冲而下:这是一个信号,提醒来客,远古的画卷马上要徐徐展开。  乘坐直升电梯踏入博物馆二楼,拐进“龙行川渝”展厅,一抬头,合川马门溪龙骨架化石正伸长着脖颈——几乎占身体总长度一半的脖子,是它最显著的特征。长24米,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只是看一眼,这尊“亚洲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就以强势的姿态夺取了人们的眼球。

生活在亿年前的“地球霸主”,要让它以最真实的样貌重新“复活”于人类视野中,不是一件易事。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在1957年发现时,并没有发现头骨和前肢骨骼。”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成都自然博物馆筹建组常务副组长欧阳辉介绍,1965年初次装架时,由于对此类恐龙的认识有限,它的研究者不得不用“梁龙”头骨的模型来代替。直到2000年左右,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才借助欧阳辉等新发现的马门溪龙头骨化石,给合川马门溪龙换上了正确的头骨。

如今,在这座新博物馆里,人们将见到还原度更高的合川马门溪龙。202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织科技人员对合川马门溪龙化石进行了“体检”,“根据新的研究认识,我们为合川马门溪龙复原骨架增加了尾椎数目。”

博物馆内,还有更多“起死回生”的生物。踏入“缤纷生命”展厅,仿佛置身于自然生境:湿地、森林、高原……浓缩在了这个不大的空间之中。青头潜鸭、小熊猫、雪豹……众多的动物标本在这里,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廊梯旁一只瞪着双眼的婆罗洲猩猩,是工作人员刘诗洋个人最“看重”的标本。这只满身红毛的猩猩,生前曾是成都动物园中的“明星”,在很多成都80后、90后的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童年记忆。

科技助力“沉浸式”体验

从“龙行川渝”展厅的合川马门溪龙骨架下走过,出了门,对面就是“恐龙揭秘”展厅。在那里,还有一只更加逼真的合川马门溪龙——按1:1比例制作的复原塑像。

与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相比,这尊塑像“有血有肉”。为了增强参观者的互动体验,前面还设置了触摸屏,为观众提供更多细节知识。观众甚至可以通过测量腿骨的长度,利用数据算法称量出马门溪龙的体重;再通过按下按钮,为这个巨大的植食恐龙“投食”。

像这样的博物馆“黑科技”,在这里随处可见。比如,猛犸象骨架前,就设置了AR体验屏,观众通过点击屏幕上的骨架造像,可以实时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等信息,通过转动AR显示屏,摄像头就会扫描骨架,观看动物复原后的三维模型,并与展厅中陈列的骨架进行现场比对。

除此之外,博物馆开放后,还有环幕影院、4D影院等,让参观者能够“足不出户”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神奇。

记者探访发现,一件件藏品并没有“躲”进玻璃展柜中,都好似“复活”了一般。未来,这座博物馆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索呢?(记者 文露敏)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