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5日,第四届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此次论坛亮点纷呈,包括广西背囊急救队成立、广西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急救地图正式亮相及广西航空医疗救护基地揭牌。
本次论坛以中国—东盟灾害救援桌面推演、救援实践+人才培养、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转化应用为主要议题,扎实推进中国—东盟卫生应急事业高质量发展。
昨日上午,论坛现场举行广西背囊急救队成立仪式。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是卫生应急队伍的组成部分,主要定位于突发事件后交通阻滞,导致大型医疗设备无法到达现场时,打通紧急医学救援“最后一公里”,为灾害现场执行救援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广西医学救援协会会长、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罗杰峰介绍,背囊急救队能在30分钟内快速响应,通过地面、空中运输或徒步等方式将救援人员和物资,快速送达灾害一线。背囊急救队携带的装备可满足在灾害现场执行快速诊检、现场急救、简易手术、初级生命支持、卫生防疫和中毒处置等救援任务的需求,并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野外自我保障能力,可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要。
近年来,我国在主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及人流密集型场所陆续开展AED配置工作。目前广西AED覆盖率极低,首府南宁低于3台/10万人,这对紧急救援、院前急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填补这个生命“缺口”。在本届论坛上,广西AED急救地图正式亮相,AED投放地点上线百度地图。下一步,要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急救知识和AED使用方法,提高公众对急救的重视度,鼓励更多公众第一时间参与到心肺复苏的自救互救当中。
航空医疗救援作为卫生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航空医疗救护能力,国家卫健委和中国民用航空局选定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梧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6家单位作为中国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疗机构,并依托广西航空医学救援培训基地,授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航空医疗救护基地”牌匾。基地将充分发挥航空医学救援的优势,承担区域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任务、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任务,提升广西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深化与东盟各国在急诊医学、医学应急救援交流。(记者叶祯 陈妍润)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