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22-10-21 09:36:37     来源:江西日报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来,我省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

保障民生 人人实现自身价值

今年中秋节刚过完,廖小红就来到一个新的雇主家中。这是她今年的第8单母婴护理业务。由于理论水扎实,业务经验丰富,廖小红每次都能得到雇主的充分认可,订单不断。

廖小红是丰城市袁渡镇人,以前一直赋闲在家,后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参加了南昌市东湖区就业局举办的月嫂技能免费培训班。通过老师手把手指导和自己努力学,廖小红走上了月嫂的岗位。如今,她年收入10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我省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城镇就业人数快速提升,年均新增人数保持在4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137.5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

在崇仁县桃源乡桃源村大罗村小组,村民李军才的羊舍前人流不断,每天都有不少人来购买山羊。李军才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外工作多年后回到家乡养羊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李军才养了100多只羊,仅去年春节的收入就超过10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我省加大力度鼓励创业,2012年以来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总量达169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同时,我省通过激活产业、就业、扶贫资产三个“引擎”,不断开拓增收致富新路,助力人民群众生活水迈上新台阶。

共建共享 增强共同富裕底气

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的。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去年,安福县都镇上里村的小彭考上了大学,可不幸却在此刻降临,她被确诊患有卵巢恶肿瘤,花了医疗费10.4万余元,其中自费5万余元,家庭顿时陷入困境。了解到小彭的情况后,都镇干部入户走访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登记,提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教育救助帮扶建议。都镇随即启动“一窗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为其申报了医疗救助金4400余元、民政救助金2.5万元,有效缓解了其家庭的困难。

救助水稳步提高,不仅增强了共同富裕的底气,更守住了人民群众的心。我省连续15年将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纳入民生实事工程,推动困难群众救助水持续提升;建立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相适应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

据统计,我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350元、170元提高到2022年的825元、600元,增幅135.7%、252.9%;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400元、220元提高到1080元、780元,增幅170%、254.5%。

每到傍晚,南昌市青山湖区桃竹村的“口袋公园”十分热闹。这个新建的城市公园面积约8000方米,曲径通幽、干净整洁,还配备了230个机动车停车位。“以前这里是一处泥塘,出门闻臭,现在推窗见绿,变化太大了。”桃竹村村民魏女士说。

桃竹村的“口袋公园”正是我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乡综合整治,让百姓共享优居生活环境的一个缩影。我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持续治顽疾、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大力整治“脏乱堵”“垃圾围城”“城市看海”等“城市病”,实施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提质增量补短板行动,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品质逐年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我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百姓,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 陈 璋)

资讯推荐